多年前,一所大教堂的牧師問博恩·崔西:“你知不知道任何有關南非樹蛙的事?”
“不知道。”博恩·崔西有點兒驚訝地回答他。
牧師說:“你可能不想知道南非樹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5年內你就會成為最懂南非樹蛙的人。有人會邀請你到他們總公司,還付你一大筆錢,就為聽聽你對南非樹蛙的意見。當然,這是很專業的一門學問,聽眾可能不多,但想想看,隻要持續5年內,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你就能夠成為南非樹蛙這領域中最具權威的人。”
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每天投資5分鍾的時間(與5個鍾頭的時間相比實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
生活中,許多人的90%的時間隻是在混日子。大多數人的生活層次隻停留在:為吃飯而吃、為搭公車而搭、為工作而工作、為回家而回家。他們從一個地方逛到另一個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卻很少有時間從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標。就這樣,一直到老死。在生活中,很多人臨到退休時,才發現自己虛度了大半生,剩餘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點一點地流逝。
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距離,並不如大多數人想像的那樣是一道巨大的鴻溝。成功與不成功隻差別在一些小小的動作:每天花5分鍾閱讀、多打一個電話、多努力一點、在適當時機的一個表示、表演上多費一點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中多試驗一次。
在實踐理想時,你必須與自己做比較,看看明天有沒有比今天更進步——即使隻有一點點。
隻要再多一點能力。
隻要再多敏捷一點。
隻要再多準備一點。
隻要再多注意一點。
隻要再多培養一點精力。
隻要再多一點創造力。
隻要你能多付出一點點,你就能創造奇跡。
不要輕易放棄
在任何時候,麵對困難我們都不要妥協,要堅信“再努力一次”就會有新的轉機。
誰都知道凡爾納是一位世界聞名的法國科幻小說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爾納為了發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經遭受過多麼大的挫折。
這裏記錄的,就是凡爾納當時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曆:
1863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凡爾納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郵政工人。工人把一包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凡爾納的手裏。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周記》寄到各出版社後,已經是第14次收到這樣的郵件了。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一看,上麵寫道:“凡爾納先生:尊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刊用,特此奉還。某某出版社。”每看到這樣一封退稿信,凡爾納心裏都是一陣絞痛。這是第15次了,還是未被采用。
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一個不知名的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一炬。凡爾納的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手稿緊緊抱在胸前。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滿懷關切的感情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搶奪書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接受了妻子的勸告,又抱起這一大包書稿到第16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書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