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作家曾經說過,上自國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看起來需要麵對很多人,但其實不然。每個人真正需要應付的不過也就是七八個人。把身邊的這七八個人應付好了,日子就太平了。這七八個人擺不平,日子就不好過。這就需要拿出你的全部人生智慧來應付。態度當然得是積極的,不能掉以輕心。如何積極,也就是加強與這七八個人在人際關係上的溝通和互動,組建一個誌同道合的圈子,這是我們開發利用圈子資源的重要手段。
一,圈子經營中的四處撒網與重點進攻
1.委身別人圈子的不足之處
圈子雖是個人取得財富、進入成功領域的門票,但重點卻在於是否有效運用原本的圈子,以及用心經營圈子,更重要的是,還要不斷開發新的且可以運用的人際圈子。譬如說,有些人認識許多政商名流,有很好的人脈,包括上市公司的老板、政府機關的高官,但是如果未能有效地運用,即使權貴再顯赫、人脈再廣也形同虛設。
呂布,按照圈子來說應是三國第一經理人、“打工皇帝”,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個人職業能力遠在他人之上,僅憑一人之力,大戰劉關張,絲毫不落下風,但也免不了失敗的下場。說一千,道一萬,呂布的失敗最主要的還是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子而導致的。雖然呂布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卻不懂人力資源經營,沒有憑借其圈子優勢培養任何人情、人緣、人脈,唯一一個認董卓為父之資源優勢,最後卻隻為一美人貂蟬反目成仇,這應該是呂布在接下來的人生旅途中全麵下滑的轉折點。呂布雖然猛力有餘、智慧不足,《三國演義》裏我們沒有看到他悔不當初的情節,但以其之聰明,如果有一次重來的機會,我相信他絕對會選擇另一種走法。
老李的弟弟被人誣告上了法院,老李慌亂之中求助於人,別人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類的事,也不知怎麼辦才好,隻好建議他去找律師。老李說他過去也認識幾位律師,但已經好久沒有聯係了,律師曾經給他的名片也早不知丟到哪去了。他無計可施,長歎了一口氣說:“唉……人到用時方恨少呀!”
“人到用時方恨少”,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曆,朋友遍天下,用時沒幾人。如果你也經曆過這種難堪,請你趕快亡羊補牢如果沒有,也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盡快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子。
有的人“寧願做鄉下第一人,也不願意做羅馬第二人”,這也很有道理。根據“馬太效應”,資源、光榮都會歸於第一人。人生在世,有時候就像參加競選,冠軍得到了一切,而亞軍卻幾乎一無所獲。
不要想什麼都精通,什麼都會的人就是什麼都不會。任何一件事,隻要做到世界第一,你就會夢想成真。一招鮮,吃遍天。張藝謀隻會拍電影,就從十幾億人的錢包中掏錢。
我們應該以成為圈子中的最頂尖為目標。隻要成為圈子中的第一名,你一定會賺很多錢;隻要你是圈子中的第一名,你一定會很出名:隻要成為第一名,你就一定會很成功,選隻要你是最好的!全世界最美好的東西就會如潮水般向你湧過來連長城都擋不住。
喬丹打籃球成為巨星,有人找他拍電影,有人找他拍廣告有人找他出書……你說他的運動鞋需要自己買嗎?不用!耐克會提供,還要付他廣告費。為什麼?因為他是最偉大的籃球巨星。成龍拍電影的時候,各個汽車廠商爭相免費提供汽車,讓成龍在電影裏麵表演特技。為什麼呢?因為成龍是最棒的!成龍在馬來西亞拍電影的時候,意外將“萬寶路香煙”的招牌撞壞,萬寶路公司不但不要求賠償,還決定不將招牌修好,因為那是成龍撞的,宣傳價值更大。開餐廳成為麥當勞會不會賺錢?當演員當到成龍會不會賺錢?打籃球成為喬丹會不會賺錢?不要研究別的,要研究你在你的優勢領域中到底排名第幾?
是妖是仙,都在乎自己的選擇。永遠都要做石頭!永遠都不要做雞蛋!
2.自組圈子中的80/20法則
談到經營人際關係,不能不再次提到80/20法則。80/20法則有不少經典的應用,在人際圈子裏,這個法則也同樣重要。你交往的人裏麵,隻有20%是真正重要的,80%的交往時間會投入到這20%的人裏麵。不管是傑克?韋爾奇,還是普普通通的你和我,真正花了大部分時間去交往的,非常重要的人往往隻有六七個。柳傳誌雖然認識很多人,但是他最常常交往的人,除了親人以外,就是楊元慶、郭為這些最得力的手下了。
與80/20法則相似的,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所謂六度空間理論,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六度空間的理論基礎正是“六度分割”。有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名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譯為:六度分割理論或六度空間理論或小世界理論等。
20世紀60年代,耶魯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蘭姆就設計了一個連鎖信件實驗。他將一套連鎖信件隨機發送給居住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160個人,信封中提供了一個波士頓股票經紀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個收信人將這套信寄給自己認為會比較接近那個股票經紀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後則繼續這樣傳遞下去。最終,大部分信在經過五六個步驟後都抵達了該股票經紀人處。六度分割(也叫“六度空間”)的概念由此而來。
這個連鎖實驗,體現了一個似乎很普遍的客觀規律:社會化的現代人類社會成員之間,都可能通過“六度空間”而聯係起來,絕對沒有聯係的A與B是不存在的。這是一個更典型、深刻而且普遍的現象。那麼,怎樣用數學理論揭示“六度分割現象”?這是現代數學領域又一個重大的數學猜想。
有這麼一個故事,幾年前一家德國報紙接受了一項挑戰,要幫法蘭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歡的影星馬龍?白蘭度的關聯。結果經過幾個月,報社的員工發現這兩個人隻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脈關係。原來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個朋友住在加州,剛好這個朋友的同事,是電影《這個男人有點色》的製作人的女兒在女生聯誼會的結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馬龍?白蘭度主演了這部片子。
曾經有生物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在向水庫中放魚苗時把一隻桶裏的10條魚做上記號,一起放進水裏。觀察發現,這10條魚中的大多數,從放進水庫直到幾年後被漁網捉起來,是不會輕易分開的。
如果試驗對象是3條魚,隻要不是中途死掉,那麼到幾年後一網被捉起來的幾率則更大。
盡管世界很大,我們走上社會以後,經過幾年就會建立起一個相對固定的交往圈子,所處的地域、行業、階層、親朋好友等共同構成了這個圈子,圈子就是基本的社會關係。所以我們十分有必要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子。
二,如何組建一個優秀的圈子
1.組建優秀圈子的12321法則
“1”就是一個領頭人。一個圈子首先是一個團隊,沒有一個合格的團隊管理者,是不可能有良好的發展前途的。管理學界有一個著名的管理寓言: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羊能夠打敗一頭羊領導的一群獅子。所以,這個1是對組建圈子者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目前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的話,是該到了好好加油的時候了。那麼,作為一個領頭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一般說來,有如下這些。
一是洞察力。洞察力是指領頭人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能力,這種能力又可以分為對人的洞察力和對事的洞察力兩種。
對人的洞察力是指對人的思想、情緒、目的、願望、能力和個性等個人特征的判斷和分析能力。領頭人的主要工作就是通過領導行為對他人實施影響並通過這種影響力來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實現有效領導的關鍵之一就是合理用人。但是人的性格、需求、願望和能力有時是很難判定的,盡管可以通過經曆、學曆及工作表現對人的能力進行評判,目前也有了一些心理測評技術,但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中,這些都不能完整地反映一個人的所有信息,尤其是其內在的性格心理特征。因此,對人才的合理使用離不開領頭人慧眼識人的能力,這是領頭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對事的洞察力是指領頭人對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變化趨勢的認識和把握能力。進入21世紀,領頭人所麵對的組織內、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能否作出適應環境變化的正確決策是決定組織存亡和領導成敗的重要因素,而正確決策的前提就是對事物及其變化趨勢的準確預測和把握。隻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在環境變化中抓住機遇,規避風險,成功地實現組織目標。
領頭人的成功離不開識人用人的魄力和勇氣、戰略思考能力以及對全局的把握和控製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為基礎的。一個缺乏洞察力的領頭人,既不能正確預見組織及環境的發展趨勢進而製定正確的組織戰略,又不能獨具慧眼識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二是包容力。包容力是指領頭人心胸的開闊度以及對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能力。“有容乃大”,領頭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成熟,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他是否具有足夠的包容力,容己、容人、容天下萬事萬物。包容力也可以分為對人的包容力和對事的包容力兩種。
對人的包容力是指領頭人容人、用人的能力。領頭人要用好人,善於識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容人和用人,尤其是能容忍和使用那些比自己更強的人,那些缺點與優點一樣突出的“怪才”、“奇才”和“偏才”,甚至那些與自己有矛盾、衝突或分歧,常常讓自己下不來台卻又能力很強的“刺兒頭”。如果領頭人缺乏對人的包容力,要麼嫉賢妒能,要麼隻對具有某種專長或性格的人才情有獨鍾,就會造成圈子結構的不合理或單一,影響圈子的健康發展。戰國時期,孟嚐君食客三千,既有高談闊論之士,也不乏雞鳴狗盜之徒,正是由於孟嚐君心胸寬廣、大度容人,才能在生死關頭得到那些雞鳴狗盜之徒的幫助而逃得性命。
對事的包容力是指領頭人麵對複雜環境和繁忙事務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領頭人麵對著形形色色的人群、林林總總的事物和許多未曾遇到的新問題,時刻承受著超乎常人的壓力,也常常會遭受挫折和失敗,如果缺乏包容力就會深陷其中而難以解脫,就不能以超然的態度麵對失敗,最終影響身心健康,造成工作的低效乃至失敗。
包容力是決定領頭人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一個能夠坦然麵對複雜的工作和沉重的壓力,善於使用各種人才的領頭人,必然有著高超的領導藝術,能灑脫地安排好自身的生活和組織的工作;而不能正確對待困難和壓力,又不能大度容人的領頭人,則要麼會被繁重的工作壓垮,被挫折和失敗擊倒,要麼會因用人不當而失敗。三國時的周瑜就是如此。他容不下諸葛亮這種超過自己的人才,更因無法麵對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失敗而活活氣死。這就是缺乏包容力造成的悲劇。
三是意誌力。領頭人僅僅具有洞察力和包容力是不夠的,還必須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同時,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圈子自身也必須不斷創新、變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但圈子的創新與變革卻是一個充滿矛盾衝突的動態過程,這就要求領頭人必須堅忍不拔地持續努力。麵對失敗、挫折和打擊,需要領頭人在心理上有足夠的承受與包容能力,而能否在跌倒之後再爬起來,仍然不屈不撓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並取得最後的成功,則更多地取決於領頭人是否具有堅強的毅力。
由此可見,意誌力是指領頭人行動的決心、毅力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堅忍性。隻有具備了堅強的意誌力,領頭人才會勇於競爭、敢於競爭,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和魄力去推進圈子的變革,才能在挫折和困難麵前知難而進、艱苦奮鬥,才能在自己的圈子中人缺乏信心時用熱情去點燃他們的鬥誌,也才能用持續的奮鬥將組織戰略付諸實施。如果領頭人意誌薄弱,就不可能承受住種種挫折和打擊並且為實現自己圈子的目標而奮鬥不息,因此,也就不可能成功。
“2”就是兩個精英,這是圈子能量的重要保證。基本上一個圈子能量的分配遵循80/20法則,即20%的精英產生80%的業績。精英分子往往具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積極主動,善於尋找方法。這一點和經驗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關係。對於一個圈子而言,領頭人本身可能就是精英。領頭人往往希望自己圈子中人個個都是高手,其實大可不必。如果個個都是精英,首先是他們會互相比拚出現更多拆台現象。所以一個圈子中隻能有一兩個精英分子。
“3”就是三個中流。這個中流可不是中流砥柱,而是能力等各方麵表現平平者。領頭人組建一個圈子時往往容易忽視這些人,認為他們的存在沒有太大的重要性。其實這些人的力量絕不容忽視。因為在一個圈子之中,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有人去執行的,精英隻能在一些重要事件上發揮作用,而一般問題的處理,就必然落到了這些雖然能力不強,但是絕對能夠勝任的人身上,所以,在一個圈子中,這樣的人同樣必不了少。
“2”即兩個培養,就是培養兩個在水平和能力上都不太理想的人,這類人比較有自知之明,基本上不會對領頭者的決定產生思想上的衝突,行動上可能會慢一拍,但他們執行時不太會計較個人得失。在一個圈子中一定會有一些雜七雜八的瑣碎的事情,這些工作是精英不能做的,中流不願做的事情,這時兩個培養的作用突現出來,所以他們的存在也不容忽視。
“1”是最後一個機動。最常見的表現方式就是末位淘汰製,但末位淘汰的是能力最差者。這裏的“1”不一定是能力最差者,而往往是對領頭者的決定執行不力者,或因為對圈子或領頭人不滿而製造消極情緒者。這一個機動可能是一個圈子中流動性最強者,有時可能是圈子中的精英分子。雖然任何一個領頭人都不希望這個人存在,但是如果需要刺激圈子能量上一個檔次,這個人會是關鍵人物。領頭人可以借助這個人對圈子進行鐵腕管理。處理此人時可以無聲勝有聲,刺激其他圈子成員堅決貫徹決定。
12321法則是基於一個簡單的八九人圈子的組建法則,實際圈子組建時可能不足9人或大於9人,但12321法則同樣適用這些圈子的組建。人人精英是組建者的誤區,不可能也不需要組建這樣的圈子。隻要按12321法則組建圈子,組建者就不因為人才難覓而頭痛了。
2.組建圈子的互補法則
與12321法則相似的,還有互補性圈子的組織法則,如果能夠將這兩種組建法則融會貫通,組建出來的圈子絕對是一個無比優秀的圈子。
互補法則其實就是一個取長補短的法則。
說到取長補短的問題,我們先來說一下“狼狽為奸”這個流傳了幾千年的成語故事,傳說中,有一種與狼極為相似的動物,人們稱之為“狽”。它和狼一樣,也非常凶殘貪婪。但是,它的前腿太短,行動起來很不方便。有一天,狽對狼說:“你前腿長,而後腿短,站起來很不方便。我呢,則前腿短後腿長,又跑不快。如果咱們兩個能夠在一起合作,那情形可就大不一樣了。不僅站起來方便而且還能跑得快呢。這樣,那美味的食物可就吃不完啦!”狼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便表示完全同意。從此,狼和狽就勾結一起,專幹起壞事來。有一次,狼和狽趁著黑夜來到了一個羊圈前麵。狼就把自己的前腿倚在圍牆上,再搭著狽的後腿站起來,爬著進了羊圈,最後把羊給叼走了。“狼狽為奸”就是從這個傳說演變而來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圈子同樣也是一個互補性非常強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