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腦洞小燴

生活總是有意外!

(年輕人的生意經)

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算不上老的父親很認真地跟自己正在上高中的兒子談話。兒子咱們也弄個窩子煉焦吧!那時在山西,像個樣的人都敢在地裏弄個窩子煉焦。那是一個全民煉焦的時代!記得幾位公社書記在縣裏彙報,事後有心人總結道,東鄉煽的豬和牛,西鄉煽的大蒜頭,隻有古巷不會煽,十裏澗灘冒青煙。兒子也認真的說,行啊!但我的先問你幾個問題?父親說那你問。第一個問題,別人欠你錢你咋辦?趕緊要啊!父親很平靜的回答。你欠別人錢咋辦?趕緊給人家。好了!我的問題問完了。你要煉焦跟別人幹吧,我不跟你幹!多年以後,父親到兒子家裏閑住。晚上兒子抽空給父親洗腳,父親看著已有白發的兒子說,娃!現在的買賣好做嗎?兒子很輕鬆的回答,好做!反正我現在隻欠銀行的錢,別人也很少欠我的錢。哪像你想煉焦的那幾年,三角債遍地都是。父親突然想起什麼,很認真的問,那時你還不算大,怎麼就知道那樣深刻的道理啊?

兒子說,我們學校有個賈三,父親就是煉焦的。全校百分之五十的人都被他借過錢,從來不還。他向我借錢,我沒借給他。他不甘心逮住機會借了我八兩飯票。

噢!

。。。。。。

(巴掌與天地)

也是上個世紀,劉三第一次高考落榜是在八五年。八七年,劉三第三次高考落榜。父親還要他去複習,父子兩吵了嘴。父親就動了手,從院裏追打到大街上。當時正下晌午工,很多人都見證了這一幕。劉三最後哭著跑到了野地裏。八八年,劉三考上了南京大學。現在在南方發展,闊得很呀!

劉三的兒子人很聰明,就是不愛讀書。劉三繼承父親教子的衣缽,把兒子逼得很緊,當然也免不了動幾下手。結果兒子考上大學沒多久就抑鬱了。治了一段就好了,再讓去讀書就嚷腦仁痛!結果就荒了。沒事就每天在超市用手機刷支付寶玩。一回到家就會提一包東西。還興致勃勃地給老劉說,什麼什麼東西他省了多少錢。

老劉哀歎道,這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拿著芝麻當西瓜嗎?孫子反唇相譏,我本來就不是西瓜料,我爸非得把我逼成西瓜!老劉愕然。

劉三剛進門,聽見這番對話。想起當年烈日下的那一幕。急退幾步出了門,找個酒吧澆愁去了。

。。。。。。

(傳說的嚴密性)

關於村子到底是咋來的?上輩人總是這樣說,我們村起源於明朝皇武年間,祖籍應該是洪洞大槐樹。再往深裏說,就有人說一對夫婦攜幼子而來,定居繁衍至今。多少年人們對於這個說法深信不疑,每年清明不少人在墳地都會重申這個結論。連舊的發黃的簡陋的神子布上也是按照這說法記載的。

街頭曬太陽的幾個老頭,有時也會有老婆婆的身影。俗稱”等死隊“!偶爾他們(她們)就會爭論起這個命題。當然最後還是以正宗的結論結束。有一天村裏在職業高中上學的的賴貨喊奶奶吃飯,聽到他們的議論忍不住插話道,誰見過自己給自己立牌位的!那群老頭老太太怔住了!

至此以後,村裏的不少人在談論這個傳說時。少不了要含糊其辭,不少人還會提起賴貨的糾正意見。後來沒人提了,村子來曆的結論變成了猜想。

賴貨出了名,現在在深圳那邊混著哩!聽說要把全家接過去呢。

(算賬)

那年蘋果是大年,價錢爛得不能再爛了。果農無奈隻能把蘋果裝袋,待到來年開春再賣。

一場不大不小的雪過後,表姐來了。先是一頓訴苦,怨完了老天嫌土地。最後說要我跟她去八裏外鎮上去買蘋果袋。我早上剛去本村小店買了蘋果袋,五分錢一個,質量還不錯。

很納悶的問,咱村小店沒有了麼?有!人家鎮上一個比他便宜五厘洋。那你準備買多少?我耐著性子問下去。

一千個!表姐豪氣地說。

總共能省多少錢?

五塊!

去鎮上幾裏地?

八九裏吧!

按八裏地算,來回八公裏。每公裏耗油九毛錢,得多少錢?

七塊。。。。。。

表姐悻悻地走了。

(蓋房與娶媳婦)

表姐家兩個小子,都到了年齡。一說媳婦人家就嫌房子不好。鄰人有好心者,勸其把兒子招親。你家兒子願意招你招去!一句話差點沒把鄰居的高血壓撅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