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二(2)(1 / 1)

(不通婚)

小莊和東麗兩個村不通婚是有原因的。

據傳,估計肯定是真的。清光緒年間有年大旱,樹皮和草根都吃完了。有人說再這樣下去怕要人吃人了。我村有個半老的大娘,因娘家捎來信,說她爹病得很重,不回去怕是見不了麵。大娘心裏著急,就單獨一個人上了路。後來娘家人來催,碰上了前來尋的村人。這才知道遭遇了不測。於是小莊就立下規矩,從此不與東裏村通婚。解放前夕也許是受新思想的影響,小莊的張大山和東裏的倩娘成婚。婚後不久張大山隨軍南下,後來捎回一封解除婚姻關係的信來。過了幾年帶回一個漂亮的湖南妹子來。倩娘的命就是不好,一輩子嫁了好幾回,過的很坎坷。

於是人們又想起那個傳說,疑雲重重。

表姐家倆兒子,婚事不通。有愛管閑事的人給他家的大兒子說一個東裏的女娃。表姐心裏咯噔一下,但又不敢多心。畢竟說個媳婦很難,就滿嘴應承下來。

過了倆天,媒人遺憾地傳過話來,說倆個村不通婚。表姐好賴有個由頭,逢人便說這個趣事,笑那家人古式。

又過一大段時間,有個東裏村的姑娘嫁到了小莊的東頭。

表姐在沒有說過那個“古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