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 一月 管理者的修身之道 (4)(1 / 3)

(一) 一月 管理者的修身之道 (4)

行動指南

企業領導應從人情的角度對違規員工進行“情感關注”,隻有做到以人為本,注重人本關懷,在製度管理中浸潤情感上的交融,才能獲得員工的追隨,才能真正達到“上下同欲”。

“不祥之器”——別讓員工因你的責備而如坐針氈

道德經箴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譯文:兵器,是不吉祥的器具,人們通常都厭惡它,因此有道的人遠離而不用。

這個思想對於今天的管理者來說,有這樣的意義:領導者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慎用管理學意義上的“兵事”——責備。

一家著名的製藥工廠召開管理人員會議,會議的主題是“關於人才培訓的問題”。會議一開始,總經理就用他那鏗鏘有力的聲音提出意見:“我們公司根本沒有發揮人才培訓的作用,整個培訓體係如同擺設,雖然現在有新進員工的職前訓練,但隨後的在職進修卻成效甚微。員工們隻能靠自己的摸索來熟悉自己的工作,因而造成公司的員工素質普遍低下、效率不高,很難與公司的發展需要相適應。”總經理的話讓大家覺得很不安。這個會議本來是為了討論如何改進培訓製度的會議,但是由於總經理一上來就責備大家,所有參會的管理者都明哲保身,集體保持沉默。

最終這個會議沒有結果。幾日後,公司副總經理重新把公司管理人員召集在一起。他並沒有向總經理那樣采用責備的口氣,而是用一種協商的語氣同大家溝通。他說:“這半個月我對公司的員工培訓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它真的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效。所以,今天召集大家開會是想討論一下應該怎樣改變目前人才培訓的方法。請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吧!”副總經理的話一出口,大家就你一句、我一句地提建議,會議很快形成了改進決議。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員工在緊張狀態下工作,工作效率一定會受到影響。公司管理者不是老虎,所以一定要摒棄掉老虎像,不要讓員工在你麵前忐忑不安,如坐針氈。企業管理者不應該使員工長期處在很大的壓力下工作,而應設法調動其積極性,使其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主動、快樂、創造性地工作。

英國行為學家I?W?波特說過:“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隻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的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所以說,公司管理者不應該整天把員工的某個錯誤掛在嘴上,喋喋不休地反複嘮叨。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往往非常注重對犯錯的員工進行開導,他們不會死死地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員工的錯誤上,而是會慎用批評、質問的語氣。就連一向以節儉聞名於世的洛克菲勒都告訴世人,他的成功秘訣不完全隻是依靠自己的“吝嗇”,更重要的是他從來不會在員工犯錯之後,隻是盯著他們的錯誤沒完沒了地加大指責。

行動指南

事後的責備並不是重要的,有時候它根本毫無用處,最重要的永遠是人的心靈和未來。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毫無止境地指責和抱怨他人。

“常與善人”——企業慈善不是白做的

道德經箴言

原文: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

譯文:天地沒有偏心,經常幫助好人。

許多優秀企業都有遠遠超越利潤目的的道德追求,而同時,它們的利潤也會滾滾而來。

幾年來,李寧公司在全國先後捐建了30多所“希望小學”。2006年,廣西李寧基金會成立,2年來共為廣西的教育、體育、扶貧助學、賑災救災捐贈善款2600多萬元。

對待家鄉是這樣,對待其他地區,李寧一樣樂善好施。1998年,江西、安徽、東北等地發生特大洪災,李寧捐出賑災款600萬元。2005年1月,東南亞發生海嘯,成千上萬的人受難,李寧公司通過中國紅十字總會為災區和貧困地區捐贈價值1340萬元的物資。2008年5月,為了緊急救援汶川大地震的災民,李寧公司又攜廣西李寧基金會向受災地區捐贈現金1249萬元……“李寧公司在發展伊始便秉承‘公益為眾,愛心為眾”的理念,積極履行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在一次捐贈活動中,李寧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