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月 管理者的做事之道 (2)
周作亮的失敗是盲目多元化所致。幸福集團的成功,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機遇,也是周作亮勇氣、膽識和能力的證明,在十多年的商業經營中,他總結出的最寶貴的,也是他最為推崇的經驗是“一要闖、二要創”。如果說,在創業初期,“敢闖、敢創”、“大膽地試”是最為值得提倡的企業經營理念,那麼在企業上了規模之後,僅僅依靠闖勁和靈感,必然為企業帶來重大隱患。現在企業需要一套成熟的企業製度來保障企業的發展。
企業戰略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的計劃和謀劃。企業製定戰略就像運動員打棒球,球飛來的方向是不確定的,運動員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向,準確擊球。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戰略實施的成功。如果企業在一種無序、無戰略的狀態下簡單經營、粗放經營,這樣的企業注定會失敗。
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發展思考一旦停止,企業就會駛向下滑的方向。企業管理者的這種思考,不是好高騖遠,不是個人興趣,不是一時衝動,是在正確評估企業資源和條件,科學對待企業發展前景的基礎上為企業發展所設計的安全航道。企業能夠最終走多遠,就看戰略規劃到多遠。
行動指導
戰略思維是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它是關於實踐活動的全局性思維,具有極大的前瞻性,是一種極具超前理念的思維方式。具有超前的戰略思維,是每個企業管理者必備的素質。
道法自然——順應自然的事才合於天道
道德經箴言
原文:人法地,地法天,無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譯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則以隨遇自在作為法則。
沒有人喜歡被接受,或被人強迫去做一件事。每個人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購買東西,或照自己的意思行動,管理也是如此。
韋森先生專門從事將新設計的草圖賣給服裝設計師和生產商的業務。他每星期,或每隔一星期,都前去拜訪紐約最著名的一位服裝設計師。這樣一做就是三年。
“他從沒有拒絕見我,但也從沒有買過我所設計的東西。”韋森說道,“他每次都仔細地看過我帶去的草圖,然後說‘對不起,韋森先生,我們今天又做不成生意啦!’”
經過150次的失敗,韋森發現自己可能失誤在人際關係上,所以決心研究一下人際關係的有關法則,以幫助自己獲得一些新的觀念,找到新的力量。
後來,他發現一個新的方法,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他把幾張沒有完成的草圖挾在腋下,然後跑去見設計師。“我想請您幫點小忙。”韋森說道,“這裏有幾張尚未完成的草圖,可否請您幫忙完成,以更加符合你們的需要?”
設計師一言不發地看了一下草圖,然後說:“把這些草圖留在這裏,過幾天再來找我。”
三天之後,韋森回去找設計師,聽了他的意見,然後把草圖帶回工作室,按照設計師的意見認真完成。結果呢?韋森說道:“我一直希望他買我提供的東西,這是不對的。後來我要他提供意見,他就成了設計人。我並沒有必要把東西賣給他,他自己買了。”
我們喜歡別人征詢我們的願望、需求和意見。因為我們的內心感覺自己得到了尊重,因為更願意接受一些符合自己意願的事情。
某汽車展示中心的業務經理阿道夫?賽茲發現公司的業務員辦事沒有精神,態度散漫,這一點確實有待加強。於是他召開了一次業務會議,鼓勵下屬說出他們對公司的期望。
他把大家的意見寫在黑板上,然後說道:“我會盡量滿足大家的願望。現在,你們知道我對大家的期望是什麼了嗎?”緊接著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忠誠、進取、樂觀、團隊精神、每天8小時熱心地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