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月管理者的競爭之道 (1)
第一周 明察秋毫,識別危機前的征兆
“其安易持”——永遠有危機意識的企業才不會有危機。
道德經箴言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譯文:局麵安定時容易維持,情勢未明朗時容易圖謀。
局麵安定的時候容易維持。因此,在安定的時候,管理者一定要有一種危機情懷,自覺關注企業的命運。
2000年,華為以全年銷售額152億元,利潤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任正非卻大談危機和失敗,寫給全體員工的《華為的冬天》中,大談華為離破產不到半年。任正非的“冬天”一過就是八年。
2007年,華為銷售收入已達125.6億美元,躋身世界通信設備商的前五強,華為已經毫無懸念地躋身於全球電信設備商“一線”陣營。似乎應該是慶功的時刻,任正非卻在華為公司喊出了“冬天論”,而這已經是任正非在第三次警告“冬天”。
為了強化員工的危機意識,任正非甚至將這一點納入企業的發展規劃中。例如在1998年出台的《華為基本法》中,就有這樣的內容: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華為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製永遠處於激活狀態。
任正非認為華為把自己的目標定位成一個設備供應商,華為絕不進入信息服務業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機和壓力意識傳遞給每一個員工。
通過《華為基本法》,任正非將危機意識融入華為的企業文化中,讓員工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一種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引導員工不要隻看著國內,而要向國際競爭對手看齊,從而達到遏製部分員工和管理人員因公司高速成長而滋生的盲目樂觀情緒。
企業的戰略規劃並不涉及未來的決定,它所牽涉的隻是目前決策的未來性。決策隻發生在目前。戰略決策者所麵臨的問題不是他的組織明天應該做什麼,而是“我們今天必須為不確定的未來做哪些準備工作”。
我們傾向於為未來做的某些事情進行計劃。這可能很有趣,但是毫無用處。我們隻有在目前才能作決策,但我們在作決策時卻不能隻是為了目前。最權宜、最機會主義的決策——且不說那種根本不作決定的決策了——如果不說是永久地和無可挽回地承擔責任的話,也會使我們在今後一個長時期內承擔責任。
孟子曾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對治國者的勸告,經營企業也是一樣。任正非正是在“易持”的安定局麵中,用這樣的思想找到了企業發展的根本目的:企業要一直活下去,不要死掉。而這就需要長存危機意識,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危機,在麵對各種不確定性的危機時,管理者將何去何從?顯然,解決任何危機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危機,所以,經常“杞人憂天”也未嚐不可。
行動指導
人們常說,創業難,守業更業。因此,做企業要居安思危,永遠為未來打算。
“其未兆易謀”——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
道德經箴言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譯文:局麵安定時容易維持,情勢未明朗時容易圖謀
大凡那些能夠常青發展的企業都有一種危機經營的意識,相信的是未來之路還會崎嶇不平,必須“如履薄冰”地麵對未來,
王嘉廉先生是美國CA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著名的美籍華裔企業家。有一次,一名記者在采訪時問他,什麼是他最放在心上的事情時,王嘉廉說,最放心不下、惴惴不安的事情是能否為他的員工們全額發出下個月的薪水!
盛大集團的CEO陳天橋先生在回首盛大的創業曆程時說,自己每一年裏都承擔了別人十年的風險。危險,自從盛大創立以來,就一直伴隨著它。遭遇過投資方突然撤資,遭遇過與合作夥伴對簿公堂,遭遇過黑客的大規模襲擊,也遭遇過競爭對手“舉報”所謂的偷漏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