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月管理者的競爭之道 (5)
古今中外,把危機變成商機的事例亦不在少數。2003年,中國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非典襲擊。5月,阿裏巴巴的一名員工被確診為疑似病人,從5月7日開始,公司辦公場所封閉,近400名員工回家並被隔離12天。但阿裏巴巴創造了一個“奇跡”,近400名員工在公司領導的倡議下,沒有放棄工作,利用網絡,全部在家裏繼續辦公,這12天內,他們通過這種大膽創新的工作模式,即現在被我們廣泛談論的“居家辦公”模式,公司沒有垮下來,甚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馬雲成功地將這次危機變成了機遇,阿裏巴巴業務量在非典期間增長了6倍。
互非典時期,“多上網、少上街”成為當時網民的口頭禪。非典給人們一個動力,去嚐試一種新的消費方式以取代原來慣有的生活方式。一旦人們發現這種消費方式原來是如此簡單、方便,就會繼續使用。非典火了中國互聯網,顯然,馬雲是抓住非典危機下重要發展機遇的突出代表人物。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前任CEO奧古斯丁認為:每一次危機本身既包含導致失敗的根源,也孕育著成功的機會。事實上,沒有絕對失控的企業危機,隻有不合適的危機處理方法。如果處理得當,危機完全可以演變為“良機”。
行動指導
企業管理者難免會碰到出乎意料的危機,災難的降臨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想辦法度危機、捕商機,那麼必定能夠創造出新的市場奇跡。
“福之所倚”——善於發現扭轉契機,危險都是紙老虎
道德經箴言
原文:禍兮,福之所倚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譯文:災禍嗬,福祥的親密伴侶
在前進的過程中,抱怨並不能給你帶來好處,高明的管理者會在危機中發現扭轉的契機,有時候隻要你轉變一下思路,你會發現危險都是紙老虎。
在一位畫家的屋裏,我見到牆上掛著一張非常特別的畫。那是一張被裝裱起來的白紙,在中間偏左的位置,有一塊黑漬。我不明白這塊黑漬到底算什麼生花的妙筆,被畫家掛在牆壁正當中最為顯要的位置上,我琢磨了很長時間,頭腦裏仍是一片空白。我向畫家請教。畫家說:“我的這幅畫叫‘快樂’。”“‘快樂’?我不明白。”在我的記憶中,沒有哪個畫家能畫出快樂來。畫家說:“中間這塊黑漬是痛苦,每個人看到這幅畫時,都是隻看到這塊痛苦的黑漬,卻看不到背景裏的快樂。我們的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多少快樂我們都視而不見,卻被微小的痛苦遮住雙眼。”我說:“那就把畫中的‘痛苦’去掉吧!”畫家說:“沒有痛苦,我們更見不到快樂。”我明白了,我們的眼裏,總是盯著痛苦,而快樂常常是被我們忽視了的那一部分。
如今,很多人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遇不上機會。對於聰明者來說,世界到處都是門路,就看你能否抓住契機來改變自己。有時候隻需要我們轉變一下思路,在打破常規中發掘機會。
機會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自然界的力量為人類服務千百年來,閃電一直想引起人類對電的注意,電可以替我們完成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從而使我們抽出身來開發上帝賦予的能力。
不要坐等機會,做人要善變通,你利用的機會越多,創造的新機會也越多,成就非凡的可能性也會大很多。對於懶惰者來說,再好的機會也一文不值;對於勤奮者來說,再普通的機會也仿佛千載難逢。
行動指導
機會總是隱藏在周圍瑣碎小事裏,抱怨是沒有用的,讓思想變通一下,把握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再平凡的你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來。
“道”不僅是“道”——以變製變謀求生存之道
道德經箴言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經》第一章
譯文:道,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可以用言語表述出來,就不是永恒的道。
“道”不僅僅隻是“道”,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固定模式,在管理中我們要以變製變謀求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