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月管理者的合作之道 (2)
原文: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
——《道德經》第十六章
譯文:盡可能地使自己顯得虛若無有,盡可能地保持清靜,在事物波起雲湧似的事態演變中,我們可以因此而觀察它們的循環反複。
管理者經常麵對多種事項的壓力,這時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將事項分出主次,依次辦理,才能高效並達到很好的效果。否則就會陷入兩難乃至多難境地無法自拔。
上海奔騰企業集團前身是溫州一個小型的音響和空調代理商,名叫長江實業。原本隻是一個小家電企業,一沒有實力,二沒有關係,三沒有隊伍,四沒有網絡。但是,僅僅三四年的時間,它就迅速成長為行業黑馬,並在2004年實現銷售額近5億元。它所采用的戰略就是依靠強勢企業的力量。
早在1993年的時候,“長江實業”的老板劉建國就開始琢磨企業如何做大的問題,那時的企業雖然經過幾年的積累有所發展,但是劉建國深知依靠自身力量有些勢單力薄。於是,他想到了借助或依靠大型的名牌空調機製造商的力量,做專業製冷行業的代理商。由於沒實力“傍上大款”,劉建國隻好把眼光轉向了當時還沒成為名牌的“潛在大款”——美的和格力。
經過多次的“死纏爛打”,並承諾“第一年的年銷售額比前一年翻一倍,第二年再翻一倍,第三年就區域市場占有率第一”,長江實業終於靠上了“潛在大款”,成為美的和格力的溫州獨家代理商。從一個隨時有可能被吃掉的小蝦米變成大魚。
在企業界,有的企業家喜歡張揚,在事情沒有做成之前,就高調向消費者及客戶承諾。一旦無法做到,必將失信於人。
而有的企業管理者則不驕不躁,成功時不得意,失敗時不退縮,以平常心對待每件事情的發展,企業反而健康長久走下去。因為他們明白,成功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企業要想發展,是需要埋頭苦幹的。每一個創新隻有在確定風險性質、界定風險範圍的情況下才可能取得成功,隻有在係統分析創新機會來源、認準機會和利用機會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成功的創新者都比較保守,而且必須保守。柳傳誌對自己做事風格有個形象的描繪:“先要看,看好了再去試,一步,兩步,三步,踩實一腳,再踩實一腳,每踏出一步,都小心翼翼地抬頭遠望並回頭四顧,感覺這一步大了,就再回頭踩踩,直到終於看到踏實的黃土路,撒腿就跑……”
“清醒的管理”是指秉承可持續性發展理念,並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企業。具有“清醒的管理”意識的企業擁有清醒的管理者和員工,他們以清醒的態度、行為及反應來完成工作,應對挑戰,尋求自身與企業的長期發展。此項理念已在美國、歐洲、南美洲及亞洲各地獲得廣泛認同,尤其在這輪金融危機全球蔓延的形勢下,不少企業因缺乏清醒意識或是社會責任心而深陷困境,甚至瀕臨倒閉,而這也使不少個體消費者在其中受到巨大的衝擊,他們非常迫切需要具有清醒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來支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他們提供健康的金融環境。
卓越的領導者和決策者,絕不會輕率地發動企業的變革,他們總是冷靜地分析現實,在提出可行性方案後,總會先采取謹慎的或者是漸進的方式進行“探水”,而不是盲目地發動革命。
行動指導
一個過於理想化的企業家,往往會令企業的成長道路布滿荊棘。隻有“致虛極,守靜篤”,把心冷靜下來,反複權衡之後才能做出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決策。
第二周 要想做的久,要以人為本
功成身退——有進有退實現發展中的平衡
道德經箴言
原文: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經》第九章
譯文:功成身退,是最應該奉行的行為準則。
管理者在製定計劃時要有進有退,提出一個建議要有進有退,才是一個完整的建議。
南宋抗金名將畢再遇,以智謀聞名。一次,他率軍與金兵對壘,久戰不決,金兵援軍趕到,兵力是宋軍的十倍,寡不敵眾之下,畢再遇決定退兵。可是怎樣退兵就是一個問題,若是貿然撤走,對方一路追殺,後果不堪設想。
畢再遇傳令夥房準備三天的幹糧。營帳、旗幟一律不動。又傳令手下找來幾隻活羊,將它們後腿吊起,前腿放在更鼓上縛好。半夜三更,畢再遇趁夜向南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