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十一) 十一月管理者的細節之道 (3)(1 / 3)

(十一)十一月管理者的細節之道 (3)

1991年,宋朝弟創建科利華電腦有限公司。同年該公司推出“CSC校長辦公係統”,采取“買軟件送硬件”的營銷方式,迅速打開銷售局麵。1994年,“科利華電腦家庭教師”成功麵市,第一個月就賣了2萬多套軟件。1998年,科利華通過兩次事情,聲名鵲起。

一是科利華舉辦首屆“CSC赴美夏令營”,選送18名中學生去美國考察,這在國內引起轟動。科利華通過這一事件,迅速積聚了人氣,公司也一炮打響。另一件事是該公司斥資1億元推廣《學習的革命》一書,使之創造了圖書行業100天發行量突破500萬冊的發行奇跡。

《學習的革命》的熱銷,使科利華走向輝煌。然而,也許是宋朝弟通過營銷炒作嚐到了甜頭,在企業此後的經營管理中,科利華在基礎管理方麵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

科利華野心勃勃,其目標是成為中國的微軟,然而其管理、決策和運營模式卻無法適應一個大企業的需求,所有的決策都由宋朝弟一人獨斷。但科利華的領導者並沒有意識到企業所存在的管理缺陷,而是忙於擴張,將企業的發展目標調整,結果偏離了企業所熟悉和擅長的教育軟件這一領域,最終科利華衰敗下來,直至走向破產。

科利華的衰敗說明:一個企業不能僅僅依靠炒作和營銷獲得成功,而要依靠持久的細節管理。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形之於公司,公司的整個運營體係猶如一個大堤,如果不加洞察和正視,許多細節問題也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或者使問題的存在漸進化而走上由量變到質變的軌跡。有很多企業家不重視細節思維,不重視基礎管理,結果導致企業破產

孔子說:“事前不謹慎,事後來懊悔,已經來不及了。”《詩經》說:“嗚咽哭泣,後悔莫及。”這就是說,凡事要做在事前,不要等到結果發生再來懊悔。任何壞事,無論是人際衝突、財產損失,還是生存威脅,在結果發生之前,都有改善餘地。隻要我們先期發現它,采取果斷措施,為之於未有之地,治之於未亂之時,就能化險為夷,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失。所以,企業家在實際工作中要防微杜漸,從小事做起,及時處理好不完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災難的發生。

行動指導

當存在微小的安全隱患時,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正確及時處理,就會留下無窮的後患,招致滅頂之災。

“其微易散”——成功是一點一滴積累來的

道德經箴言

原文: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譯文: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時容易散失。

日行千裏而一勞永逸,不如日行百裏而勤力不輟,堅持不懈,每天進步一點點,小企業同樣可以成就大事,同樣可以完成大企業所不能完成的事。

阿裏巴巴和淘寶網是中國最成功的電子商務網站。探究它們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創始人著眼於小利來設計企業的發展戰略,抓住小利,而不是將企業的未來押在大利上。在一次名人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了馬雲一個問題:你現在供應商當中有多少是中小企業?

馬雲的回答令主持人有些吃驚:“我們現在整個阿裏巴巴的企業電子商務有1800萬家企業支持會員,幾乎全是中小企業,當然沃爾瑪也好,家樂福也好,海爾也好,甚至GE都在我們這兒采購,但是我對這些企業一點興趣都沒有。”主持人笑著說:“難怪人家說你是狂人,口出狂言。”在場的人們顯然都不太相信馬雲的大話。怎麼可能會有對大客戶不感興趣的企業呢?

馬雲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我隻對我關心的人感興趣。我隻對中小型企業感興趣,我就盯上中小型企業,順便淘進來幾個大企業,它不是我要的。我相信是蝦米驅動鯊魚,大企業一定會被中小型企業所驅動。所以我那時候就想企業在工業時代是憑規模、資本來取勝,而信息時代一定是靠靈活快速的反應。我唯一希望的就是用IT、用互聯網、用電子商務去武裝中小型企業,使它們迅速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