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四個初出茅廬的年輕音樂人緊張地為“迪卡”唱片公司的負責人演唱他們新寫的歌曲。這些負責人對他們的音樂非常不感興趣,拒絕了他們發行唱片的請求,其中一位甚至還說:“他們的聲音很不好聽,吉他組合很快就會退出曆史舞台。”

這四個人的音樂組合名字就叫做“披頭士”。想必這個名字人們都知道吧。

1944年,“名人錄”模特公司的主管埃米琳·斯尼沃利告訴一個夢想成為模特的女孩兒——諾馬·簡·貝克說:“你最好去找一個秘書的工作,或者幹脆早點嫁人算了。”

這個女孩兒就是後來的瑪麗蓮·夢露。

1954年,“鄉村大劇院”旗下一名歌手首次演出之後就被開除了,老板吉米·丹尼對那名歌手說:“小子,你哪兒也別去了,回家開卡車去吧。”

這名歌手就是艾爾維斯·普雷斯利,綽號叫做“貓王”。

1940年,一位年輕的發明家切斯特·卡爾森帶著他的專利走了20多家公司,包括一些世界最大的公司。然而都無一例外遭到拒絕。1947年,在他被拒絕七年後,終於,紐約羅徹斯特一家小公司肯購買他的專利——靜電複印。

這家小公司成了後來的施樂公司。

有一個黑人小姑娘,在家中22個孩子中排行第20,由於她出生時早產而險些喪命。她四歲時患了肺炎和猩紅熱,她的左腿因此而癱瘓。九歲時,她努力脫離金屬腿部支架獨立行走。到13歲時,她勉強可以比較正常地行走,醫生認為這是一個奇跡。同年,她決定成為一名跑步運動員。她參加了一項比賽,結果是最後一名。隨後的幾年,她參加每一項比賽都是最後一名。每個人都勸她放棄,但是她還是跑著。直到有一天,她贏得了一場比賽。此後,勝利不斷,直到在每一場比賽中取勝。

這個黑人小姑娘就是“黑色羚羊”威爾瑪·魯道夫,三枚奧運金牌的獲得者。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別人的評價也好,社會的認可也罷,這些都是外在的,都是可以改變的,而我們心中的信念,卻是永遠都不可以磨滅的。

馴馬經

文/佚名

阿拉伯當地有位著名的馴馬師,當地人尊敬地稱呼他為“馬神”。因為經由他手訓練出來的馬幾乎都是神馬。

每天早上,馴馬師會指揮一群馬繞著圈子跑,這其中有雄健的大馬,也有很小的幼馬。馴馬師的助手,則在一邊嗬斥著馬,一邊抓著馬鞍左右跳躍,看起來活像馬戲團的特技表演。

到了中午,沙漠的太陽正毒,馴馬師卻和他的助手騎馬向沙漠深處奔去。

到了下午,當他們返回時,人們才發現他們每人手上都拿著一把彎刀,仿佛出征歸來的樣子。“你為什麼要叫許多馬繞圈子呢?”有人問馴馬師。

生活有時如一杯苦酒,隻有親自去品嚐了,才知道生活的韻味。隻想舒適安逸的生活,那就無成功可言。不受苦中苦,難為成功人。要想成為千裏馬,就必須經曆磨煉。馴馬師說:“因為我教那些小馬跟在大馬身後,學習聽口令和順服。沒有大馬的帶領,小馬是很難教的。如果我是老師,大馬就是家長,我在學校教導,父母在家中帶領,任何一方都不能少。”

“那你的助手為什麼要抓著馬鞍左右跳躍呢?”

“那是教馬學會均衡,維持穩定。”馴馬師回答說。

“至於中午的時候騎馬出去,”馴馬師接著說,“是因為中午天氣最為炎熱,讓馬在廣闊無垠、炙熱如焚的沙漠裏奔跑,這是一種磨煉,讓它們知道如果不跑的話,就永遠不會走出這片沙漠,隻有經得起這樣的磨煉才能成為千裏馬;而彎刀,是我們故意舞給馬看的,用刀光閃爍刺激馬的眼睛,發出強烈的聲響,如果經曆這種場麵還能夠表現得鎮定自若的才能成為最好的戰馬。”

生活的希望

文/佚名

瓊斯年輕身體健康,工作十分努力,而且經營了一個小農場。但他的農場生產的產品遠遠不如他們家庭所購買的。

這樣的生活年複一年地過著,直到有一天瓊斯突然患了全身麻痹症,臥床不起,而這時他已是晚年,幾乎失去了生活能力。他的親戚們都確信,他將永遠成為一個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他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了,但這時的瓊斯並沒有因為這樣就放棄了生活和追求,他要成為有用的人,他要供養他的家庭,而不是成為家庭的負擔。於是他就努力地學習。

人們常用“心有餘而力不足”來為自己不努力找借口。其實,生活的路就在腳下,看你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積極的態度能夠掃除世間的一切障礙。直到有一天,他把家人都叫到了麵前,鄭重地告訴他們:“我再不能用我的手勞動了,”他說,“所以我決定用我的腦子從事勞動。如果你們願意的話,你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我的手、足和身體。讓我們把農場每一畝可耕地都種上玉米,然後用所收獲的玉米喂豬。在豬還小的時候,我們就把它宰掉,做成香腸,然後起個好聽的名字,把它銷售出去。我們可以在全國各地的零售店出售這種香腸。”他笑著說道:“這種香腸將像熱糕點一樣受人喜愛。”

這種香腸確實像熱糕點一樣受人喜愛!幾年後,“瓊斯仔豬香腸”竟成了家庭生活的必備品。瓊斯積極的生活態度為他帶來了事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