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怎麼說他人才肯聽,怎麼問別人才肯說(1)(1 / 2)

不要說你想說的,要說對方想聽的著名口才大師卡耐基說:“即使你喜歡吃香蕉、三明治,但是你不能用這些東西去釣魚,因為魚並不喜歡它們。你想釣到魚,必須下魚餌才行。”聰明的人在說服別人的時候,懂得迎合別人的嗜好,說對方想聽的,而不是隻關注自己想說的,這樣能讓對方感覺到受重視、受尊重。

作為《新說法》的主持人,李黎和節目一起在不斷求索。《新說法》從一板一眼地講法製事件,到如今更多關注老百姓的感人故事,以期能打動觀眾。而李黎,一開始欄目給他的定位是說書人,講法製故事,譴責別人的多。那時看多了醜惡,李黎說自己也有點麻木了,整天一副說教的麵孔,真就以為自己代表著正義。可是,這樣的節目,這樣的主持人,不是老百姓想看的,李黎也在反思。

“把心態放下來”,同事的一句話讓李黎恍然大悟,主持人應該用真心說話,表達喜怒哀樂,老百姓要的是貼近他們的節目和主持人。現在,李黎也自己做編導,去感受故事中哪些點最感人,最能打動人,然後再呈現給大家。“每個故事沒有明確目的,隻是想告訴大家世間還有這樣的事,人間還有這樣的真情。”

這樣的轉變,用朋友的話說就是,“李黎也開始說人話了”。

不是否定自己的過去,隻是如果上天再給一次機會,李黎希望能跟老百姓再貼近一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談論的東西,比如有的人喜歡籃球,有的人喜歡軍事,有的人喜歡音樂,有的人對演藝圈的八卦新聞感興趣,有的人對書法繪畫感興趣,有的人對烹調食物感興趣,有的人對神秘現象著迷等等。許多家庭主婦遇見時,通常議論的話題是物價如何、孩子如何、家庭瑣事等,而商人們則談論經濟或是交際應酬時的趣事。可見不同的人愛好議論不同的話題。假如你對必須為三餐整天奔波的人大談各地風光、旅遊趣事,估計很有可能遭人白眼,他們連基礎的溫飽都成問題,哪還有心境和你議論各地的風光呢?但是如果你和他談致富的方法,他必定會很有興致,以至成為你的忠實聽眾呢!總之,每個人都有一項或是多項的興趣,會說話的人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懂得說別人想聽的。

有一位從事童軍教育工作的愛德華·查利弗先生,有一次,他為了讚助一名童軍參加在歐洲舉辦的世界童軍大會,急需籌措一筆經費,於是他前往當時美國一家數一數二的大公司,拜會其董事長,希望董事長能解囊相助。在這之前,愛德華·查利弗聽說那位董事長曾開過一張麵額100萬美金的支票,後來那張支票因故作廢,他還特地將之裝裱起來,掛在牆上做紀念。

愛德華·查利弗一踏進他辦公室之後,立即針對此事,要求參觀一下他這張裝裱起來的支票。愛德華·查利弗告訴他,自己從未見過任何人開過如此巨額的支票,很想見識一下,好回去說給那些小童軍聽。這位董事長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愛德華·查利弗的請求,並將當時開那張支票的情形,詳細地解說給愛德華·查利弗聽。結果,董事長說完他那張支票的故事,未等愛德華·查利弗提及,就主動問他:“對了,你今天來找我,是為了什麼事?”於是愛德華·查利弗才一五一十地說明來意。

出乎愛德華·查利弗意料,董事長不但答應了他的要求,而且還答應讚助5名童軍去參加該童軍大會,並負責全部開銷,另外還親筆寫了封推薦函,要求歐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所需的一切服務。

當時愛德華·查利弗若非事前知道董事長的興趣所在,一見麵就投其所好,引他打開話匣子,事情恐怕就沒那麼順利了。

那些能言善道、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的人,往往在與對方接觸的一瞬間,就能找到雙方感興趣的話題,從而引發起交談的興致。在人際交往中,能用來接近對方的話題可說俯拾皆是,關鍵在於要善於根據特定的情境去發掘,並恰到好處地運用。除了投其所好、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外,與之相類似的還有“借助媒介法”,即以一定的物和事為媒介,作為引發交談的“因子”。

話挑重點說,別人都不喜歡被浪費時間

愛迪生說過:“最大的浪費就是時間的浪費。”你可曾想到領導的時間是有限的,你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要表達的內容說清楚?領導每天都會有很多工作安排,因此,他們的時間不是論小時過,是論分或論秒過的,他也許隻有幾分鍾的時間給你,如果隻夠你說個開場白,那麼你就該思考一下了,要提高說話的效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