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產品,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太重要了。
對於萬家來說更是如此。
當年萬家人壽初初開業,麵對強大的神州人壽試圖撕開一條口子,搶占市場的製高點。久無良方,導致在競爭中一直被動挨打。雖然自我的期許不是一天兩天就超越對方,但是如果不能在某一點上超越,何談整體超越?
當時的神州人壽其實也難,靠的是國家背書,市場原始,客戶覺得新鮮,業務員有意無意地誤導,賣出去很多保單。
真正打動客戶的心,引發市場熱潮的產品同樣沒有。
當然萬家也一樣。
都是那些終身壽險,死了,殘疾了才賠錢的。有多少人樂意購買?
不管好高的賠付額度,自己用不到,都是老婆孩子用,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說,這是反人性的一個行業,原因就在這裏。
這種狀況直到萬家推出一款革命性的產品才得到解決,那就是萬家少兒險。
萬家少兒險設計得非常巧妙,第一是費率360元一份。好講,一塊錢一天。
其次是領取有意義:大學教育金,婚嫁金,養老金。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領取這些錢,大部分自己也看得到,這就是現實的利益。切合了人性的需要。
最後是給孩子買,比給自己買更符合客戶的心理。
這個產品一經推出就大受好評,市場反響熱烈,引發了整個保險市場的第一次熱賣!
不是靠方案,那個時候沒方案。
不是靠炒作,那個時代沒有炒作一詞。
不是靠廣告,那個時候誰都不打廣告。
不是靠忽悠,清清楚楚的利益,不需要忽悠!
那麼當客戶接受了這個產品會發生哪些積極的作用呢?
一,市場打開了,很多人成了萬家的客戶。其他的產品是不是有了銷售的機會?
二,業務員賣出去了產品,也就有了收入,留下來的幾率就大。
三,業務員賣得多,收入高,業績好,整體晉升的就多。
四,產品好賣,錢好掙,增員也順利。反過來是一樣的,工作不好做,說破大天也沒人來。
一個好產品就是這樣改變了公司,甚至市場的格局。
當然這隻是最原始的解讀。
到後來,產品又被賦予了更多內涵,比如內涵價值,規模效應,品牌效應。
在一個公司需要規模的時候,需要份額的時候,需要完成任務的時候,總部會推出某個產品。背後的原因也許是總裁給董事會的一個交代,也許是投資渠道需要一筆資金,也許是董事長需要在年底排名的時候保住陣地或者再上一位。
在某個時候需要打開某個渠道,需要蹭熱點,需要贏得社會的利好評價的時候,或許就會推出一個在業務員看來毫無用處的產品。
產品的作用,就是實現公司各種目標的一個綜合載體。
萬家一直處於第二的地位,換誰也想超越神州啊!誰不願意登頂做第一呢?
但是怎麼做才能超越?
無外乎得益於兩點的突破:1,人力的突破。2,保費的突破。
人力的突破需要更多的網點布局,需要組織結構優化,需要大力增員,強化培訓與留存,需要培養更多的主管,部經理。這是一個係統工程。
保費的突破和第一個人力的突破緊密相關,但又不絕對。因為200人的保費不一定就低於300人的保費。要看產能的大小。
產能的大小與經營管理水平有關係,涉及到活動率,活動量,件均保費,績優占比。
一般來說保費=活動人力x人均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