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走進衍生金融工具家族 (2)(2 / 3)

經多方考察,範蠡了解到齊國有一個叫薑子盾的巨商,很有勢力,經常販運麻布到吳越,早已買通了沿途強人,他的貨物暢通無阻。於是,範蠡寫了一張榜文,張貼在薑子盾所居城邑的正門。大意是:本人新組建一馬隊,開業酬賓,可免費幫人向吳越運送貨物。不出所料,薑子盾主動找到範蠡,求運麻布。範蠡滿口答應。就這樣,範蠡與薑子盾一路同行,貨物連同馬匹都安全到達吳越。馬匹在吳越很快賣出,範蠡賺了一大筆錢。

範蠡經營的最大宗商品還是糧食。在古代中國,農產品是市場的最大宗、最主要的商品。但農業有很強的季節性,每年氣候不同,產量就不同,對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而季節和氣候變化是有規律的,所謂“六歲穰、六歲旱,十二年一大饑”,豐年和災年大致是輪換交錯的。根據這個規律,範蠡豐年就大膽收進,因為不會年年豐收,收進的貨物不愁沒有機會售出;同樣,災年糧價上漲時,他就盡量拋售,因為不愁以後沒有進貨的機會。如此一來,他不但自己致富,也平抑了物價,避免豐年穀賤傷農,災年民不聊生,為後來曆朝曆代解決饑荒問題提供了有價值地探索。

範蠡從他做期貨的短短幾年中總結出一個道理:“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就是說,當商品的價格到達了一定程度,就要像糞土一樣舍得拋出去;但假如低到了一定程度,就要當寶貝一樣趕緊囤積起來。這與如今說的“越跌越買,越漲越拋”這一炒股原則如出一轍。範蠡說:“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一件商品的價格高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跌,跌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起。這是市場對於價格的調節作用:東西太貴了,沒有人買,商家必然要降價出售;而降到一定程度了,商家又沒有利潤了,不生產了,必然又要漲。

衝勁十足的金融期貨

1944年7月,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係,實行雙掛鉤的固定彙率製,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按固定比價掛鉤。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對戰後西歐各國的經濟恢複與增長以及國際貿易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固定彙率製下,各國貨幣之間的彙率波動被限製在極為有限的範圍內(貨幣平價的±1%),外彙風險幾乎為人們所忽視,對外彙風險管理的需求也自然不大。

進入50年代,特別是60年代以後,隨著西歐各國經濟的複興,其持有的美元日益增多,各自的本幣也趨於堅挺,而美國卻因先後對朝鮮和越南發動戰爭,連年出現巨額貿易逆差,國際收支狀況不斷惡化,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從而屢屢出現黃金大量外流、拋售美元的美元危機。

在美國的黃金儲備大量流失,美元地位岌岌可危的情況下,美國於1971年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以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為了挽救瀕於崩潰的固定彙率製,同年12月底,十國集團在華盛頓簽訂了“史密森學會協定”,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7.89%,各國貨幣對美元彙率的波動幅度擴大到貨幣平價的±2.25%。1973年 2月,美國宣布美元再次貶值10%。美元的再次貶值並未能阻止美元危機的繼續發生,最終,1973年3月,在西歐和日本的外彙市場被迫關閉達17天之後,主要西方國家達成協議,開始實行浮動彙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