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沒有毅勇的人,是命運的玩具、環境的傀儡、遭遇的奴隸(2 / 2)

11 毅勇是不可替代的,有了它就可以製勝一切的困難。麵對這種困難,怯懦的人早退縮了。隻有毅勇的人,心有定守,自然地流露一種堅定可恃的神態,精誠所注。得到公眾的讚助不過是遲早的事,因為勇於自任、堅於自信的人永遠是公眾所信賴的。

12 對於用毅勇來開拓人生的人,對於賦有嚴謹的自尊、卓絕的自信、沉勇的自任的人,世界隻能讓給他一條出路。

>>>課後故事

如果你擁有毅勇的品質,你的人生不可能不成功。曾國藩的故事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曆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曆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諡“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蕩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麵,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麵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曆史人物。

從小跟在父親身邊的曾國藩,看到了父親連續考17次科舉,才考上秀才,在這樣耳濡目染的教育下,曾國藩養成了不願服輸的個性。

在湘軍的起兵初期,曾國藩屢遭挫敗,作戰老是吃敗仗。湘軍從1854年5月的首戰水軍險遭殲滅。9個月後,曾國藩更被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攻破湘軍水營,100多艘戰艦全被燒毀,就連曾國藩的座船都被搶走,所有湘軍重要數據全數被敵人掠走。1856年夏天,曾國藩還坐困南昌。

曾國藩在遭遇到接連吃敗仗的打擊下,曾擬了一份奏章給鹹豐皇帝,自責自己帶湘軍作戰,老是“屢戰屢敗”;但最後被屬下建議修改成“屢敗屢戰”,希望鹹豐給予湘軍更多整軍備戰的機會。

鹹豐看了這一份奏章之後,卻被曾國藩的愈挫愈勇的精神所感動,不再責怪曾國藩作戰吃敗仗的事情。

>>>重點回顧

1.假如沒有毅勇這一種基本的性質,那他就會成為命運的玩具,環境的傀儡,遭遇的奴隸。

2.失敗,從來不會出現在偉大人物們的字典當中。

3.一個心喪意沮、懷疑自己能力的人,就是被剝奪了實現理想的一切力量的人。

4.人們努力奮鬥的結果,絕不會超過他理想的範圍。

5.毅勇是不可替代的,有了它就可以製勝一切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