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就像一麵鏡子,它能反映出你腦海中的一切思想。正麵的、積極的、樂觀的思想,能為你吸引到你所想要得到的;負麵的、消極的、悲觀的思想,會為你吸引到你不希望發生的。所以,人應有辨識的心,能用自由意誌來選擇自己的思想,甚至刻意去思考、去創造生命的奇跡,這也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主要差別。
名人鏈接——牛頓
艾薩克·牛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最顯著的成就之一是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創製了反射望遠鏡,並用它初步觀察到了行星運動的規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第一次以嚴密的邏輯推理證明了吸引力法則這個偉大秘密的真實存在。
牛頓,1643年1月4日(儒略曆1642年12月25日)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小鎮烏爾斯普的一個自耕農家庭。牛頓出生之前三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兩年之後母親改嫁他人,把牛頓留給了他的祖母。
牛頓12歲進入離家不遠的格蘭瑟姆中學學習,18歲畢業後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於1665年獲得學士學位。
離開劍橋,22歲的牛頓在鄉居的兩年時間內,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白光的組成,並開始研究引力問題。
1666年秋天的一個下午,牛頓長時間埋頭工作後有些疲倦,就到後院去散步。他信步走到蘋果樹下,坐在長凳上觀賞田野秋色。寧靜的環境使他不由得又想起了引力之謎,思維翻騰起來。突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熟了的蘋果為什麼會往向下掉?地球在吸引它?對,是地球的吸引!蘋果熟了往下掉,扔到空中的石頭也要往下掉,都是因為地球在吸引它們。地麵上的東西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月亮之所以圍繞地球轉,也是因為地球在吸引著它。想著想著,牛頓的眼裏閃出奇異的光芒,他長時間思索和研究的問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線索。
23歲的牛頓發現了天地萬物間都存在引力,隨後,他又通過簡單而嚴密的數理論證證明,這種引力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所謂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684年,經常在一起討論太陽和行星之間引力問題的倫敦皇家學會科學家哈雷、胡克和瑞恩,共同認識到了引力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但由於他們的數學分析能力不足,難以證明這點。他們反複研究了幾個月,始終琢磨不透。這時,哈雷想到了以刻苦鑽研著稱的牛頓。
該年8月,哈雷從倫敦來到劍橋大學向牛頓請教。當時,牛頓已經完成從開普勒定律到萬有引力的論證。哈雷深刻認識到牛頓這份計算的重要性,懇請牛頓發表他的著作。牛頓被說服了,開始了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創作。
牛頓以非同尋常的才智,夜以繼日、如癡如狂地創作著。三年後,終於大功告成。全書於1687年夏出版,一經麵世便受到學術界的廣泛讚頌,很快銷售一空。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部巨著裏,不但從數學上詳細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而且把力學確立為完整、嚴密、係統的學科。他在概括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驗,提出了“運動三定律”。這三條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共同構成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的主要支柱。這座力學大廈是近代天文學和力學發展的基地,是機械、建築等工程技術發展的基地,也是機械唯物論統治自然科學領域的基地。
牛頓晚年患有膀胱結石、風濕等多種疾病,於1727年3月20日深夜在倫敦去世,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終年85歲。人們為了紀念牛頓,特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力的單位,簡稱“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