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也是一種祈禱,它對心靈的感受力和由此產生的精神動力是很強大的。如果你每天早上起來,能對身邊的人說聲感謝,能為自己還可以正常呼吸而感恩,能為自己還可以睜開眼睛而感恩……你感謝父母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感謝你的老板賜予你這份工作,感謝你的同事、你的團隊對於你的每一點一滴的幫助,感謝上天賜予你的天分……當你常常這樣講時,你就會感覺心裏暖暖的,有種幸福快樂的感覺。當你有了幸福快樂的感覺,你的情緒就已經達到一種能量狀態了,你就會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你感恩的東西。
你的夢想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這個理想決定著他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生活本身的目的——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理想的,是善、美、真。
——愛因斯坦(物理學家、思想家)
夢想,即人們在夢裏大膽的想象,美好的期望。一個人在走在通向成功的途中,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沒有夢想。
要想成功,首先要明確自己最愛的是什麼,最渴望的是什麼,夢想做什麼。
當人們談到他們的理想時,有幾種典型的說法,如:“我要賺很多錢”,“我要找一份較好的工作”,或是“我要自己做生意當老板”。這些夢想太籠統了。多少錢才是很多錢?什麼工作算是好的工作?你要做哪一種生意?
那些可以明確說出他們夢想的人,比那些對自己要什麼都隻有一個模糊概念的人,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他們的夢想。因為在吸引力法則中,你明確的夢想,就是你向宇宙提出的“要求”,就是你向宇宙下的訂單。試想,如果生活中的你在下訂單購買貨物的時候,連基本的數字都不明確,又怎麼能下單成功而讓別人送貨上門呢!
所以,如果你想賺更多的錢,就應精確地說出你想賺多少錢,預定什麼時候達到這個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是找一份好工作,就應把你想要幹的工作詳細地寫下來;如果你的夢想是做生意,就描述一下你要做哪種生意以及你什麼時候開始進行。
夢想最大的意義是給予人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如果隻把夢想當做夢,那麼這樣的人生可以說沒有什麼亮點。
夢想使人偉大,人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將夢想作為目標來執著的追求!
美國某個小學的作文課上,老師給小朋友的作文題目是:“我的誌願”。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歡這個題目,在簿子上飛快地寫下自己的夢想。他希望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占地十餘公頃的莊園,在壯闊的土地上植滿如茵的綠。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遊客分享自己的莊園,有住處供他們休息。
寫好的作文經老師過目,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劃了一個大大的紅“X”,發回到他手上,老師要求他重寫。
小朋友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並無錯誤,便拿著作文簿去請教老師。
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自己的誌願,而不是這些如夢囈般的空想,我要實際的誌願,而不是虛無的幻想,你知道嗎?”
小朋友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的是我的夢想啊!”
老師也堅持:“不,那不可能實現,那隻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
小朋友不肯妥協:“我很清楚,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願意改掉我夢想的內容。”
老師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不讓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
小朋友也跟著搖頭,不願重寫,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大大的一個“E”。
事隔30年之後,這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旅行,在盡情享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餘,他望見一名中年人向他走來,並自稱曾是他的學生。
這位中年人告訴他的老師,他正是當年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小學生,如今,他擁有這片廣闊的度假莊園,真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老師望著這位莊園的主人,想到自己30年來,不敢夢想的教師生涯,不禁歎道:
“30年來為了我自己,不知道用成績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而你,是唯一堅持自己夢想的,你成功了。”
夢想是一個人在很多時候的信仰,是人在做事情時的動力。確定自己的夢想,堅信它會實現,那麼,它就會吸引著你一步步地向它邁進。
將夢想視覺化
將你的夢想視覺化,這種視覺化不是去想如何實現它,而是它已經實現,它已經呈現在你眼前。一旦你已經“視覺化”了它,那麼,這種已經實現的感覺,這種內在的“看見”,就會立即敞開一扇大門,宇宙間的無窮力量就此向你湧來。
——邁克·柏納德·貝克維斯
對新聞工作者來說,視覺衝擊力始終是個永久的話題,文字編排的視覺衝擊、圖片編輯的視覺衝擊、影像裁剪的視覺衝擊等等,都是吸引讀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