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則也是如此。從一開始,吸引力法則要你發出“要求”,不斷感覺它正在到來,到最後宇宙實現你的“要求”,這個法則都在強調,不論你的願望有多大,不論你想要的是什麼,隻要你向宇宙發出請求,你就會實現它。在這個法則麵前,沒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一切皆有可能。
舉世聞名的潛能激勵大師,著名暢銷作家拿破侖·希爾在年輕時,用多年積累的錢買了一本字數最多,內容最詳盡的字典。對如此珍惜的東西,他拿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到“Impossible”這個字,隨即剪掉丟棄。他說,在我的字典裏,決不要“不可能”這個字,我的一生也永遠不會有不可能完成的事。
是的,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可能與不可能隻是一線之隔,那就是從思想意識上徹底改變自己,不輕易使用“不可能”這個字,要多試試可能,通過努力,凡事皆有可能。
奧巴馬出身在平民家庭,從小命運多桀。生父是非洲肯尼亞黑人,母親是美國中部堪薩斯州一個平民家庭的白人,兩人1960年結婚時,美國還有一半的州在法律上禁止不同種族通婚。
奧巴馬的父母離婚後,母親再嫁給一個印尼人,他又隨母遠走天涯,在印尼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在那裏,他遭受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種族歧視,為他的成長蒙上了一層陰影。
1971年,奧巴馬的母親又和繼父離異,10歲的奧巴馬獨自返回美國,與外祖父母住在一起。1982年,他的父親老奧巴馬在肯尼亞死於車禍。1995年,奧巴馬的母親雪莉·安·鄧漢姆因卵巢癌逝世。
幼年的奧巴馬遭遇了一係列不幸,然而,這並未阻止奧巴馬追逐夢想的腳步。他篤信林肯“分裂之家不能持久”的宣言,他要為這個信仰奮鬥下去。
1988年,奧巴馬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習,1991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返回芝加哥做了一名律師。1997年,奧巴馬進入政壇,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並連任8年,2004年11月,他在國會選舉中當選伊利諾伊州聯邦參議員。2007年2月,奧巴馬正式宣布競選總統。
競選初期,奧巴馬的處境是十分艱難的:資金缺乏,人手不足,沒有任何背景,甚至連競選辦公的場所都是那麼的簡陋。誰也不知道這張稚嫩的黑色臉孔到底能走多遠。
然而,一切皆有可能。堅強的奧巴馬並沒有讓人失望。接下來,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在民主黨內的初選中,和希拉裏·克林頓(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夫人)相比,奧巴馬年僅47歲,隻有3年聯邦參議員的淺薄政治資曆。他口中也隻有模糊不清的改革口號。但最終,他還是打敗了呼聲最高的希拉裏,成為民主黨參選總統提名人。
在黨外競選中,奧巴馬和麥凱恩展開了激烈角逐。奧巴馬穩紮穩打,不斷搶攻共和黨根據地。堪薩斯州、密蘇裏州、北卡羅萊納州、弗吉尼亞州等曾經是共和黨布什的票倉,但現在,他們都把票投給了奧巴馬。奧巴馬的“吸金”能力也達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他共為大選籌得數億美元,宣傳覆蓋率是麥凱恩的4倍。有美國學者表示,在大選宣傳上,還從未見過如此一邊倒的情形。
最終,奧巴馬在大選中以338票對156票的絕對優勢,擊敗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當選為第56屆美國總統。
奧巴馬獲勝創造了多項紀錄,他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來第一位非裔總統,是美國曆史上當選時年齡第五年輕的候選人,僅次於西奧多·羅斯福、約翰·肯尼迪、比爾·克林頓和尤利西斯·格蘭特。奧巴馬還成為1976年自卡特之後第一位普選票超過半數的候選人,並由此改變了美國大選的政治版圖。
奧巴馬沒有萬貫家財,更沒有顯赫的家族蔭庇,但他卻從社區底層崛起為主流白人政治圈中的黑人領袖。他被視為“肯尼迪第二”和實現馬丁·路德·金“夢想”的最佳人選。這個扛著“改變和希望”大旗的年輕政治家,他的經曆和內心世界,其實超越了眾多美國人思維的象限。
奧巴馬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就是因為他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他在競選獲勝後的演講中不斷重複、強調的一句話就是:“Yes,wecan!”他說:“我小的時候,父母離異。現在我,一個黑人要競選美國總統。有人說我天真,腦袋漂在雲裏。但我並不是坐在那裏被動等待。我理解改變的艱難,但每一個有意義的改變都是因為人們對之寄以希望。總有人說我們不可能做到,我們不可能贏,我們不可能進行一場積極的競選。我們要證明這些假設是錯誤的。”他真的做到了這一切。
是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不論白人還是黑人,不論窮人還是富人,無論他們還是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奧巴馬的當選為我們追逐夢想,實現自我開創了教科書式的藍圖。
心有多大,未來就有多大。貧民可能成為富翁,富翁不一定永遠是富翁,當你最初以為隻是一根稻草的時候,一旦抓住了,就有可能成為一顆參天大樹,因為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