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越國清輝女皇二十八年冬,十一月十二日,清輝女皇駕崩。
清輝女皇留下兩道詔書:其一為紫雲王淩默軒太祖皇帝外孫中第一得意之人,勤勉政事,寬厚待人應為皇位繼承人。其二為女醫沐雪陽德才兼備,堪委重任,補參知政事缺。
在金越國,參知政事這一職位,朝中的人都知道,有多曖昧。
從前任的段擎躊去世以後,女皇就再也沒有委任任何人在這個位子上,可是在這樣新皇登基的時候,忽然傳出這樣的遺詔,可見這個沐雪陽在女皇的心中很是重要,朝中重臣少不得要揣測一番,一時之間說什麼的都有,對於雪陽的身份也就出現了多種多樣的留言,朝中甚至是開始有傳言,女皇最希望這個沐雪陽能做了金越國的皇後,就是和新皇帝有婚約的郡主柳芸蕖隻怕是也不能順利坐上皇後之位雲雲。
不過也有有心人說了,沐雪陽之前不過是紫雲王府中的一個幕僚,後因為精於醫道,成為女皇的貼身禦醫,想是和女皇以及紫雲王的關係都是不錯的,所以女皇才會有此遺詔,這樣不管是對於女皇,還是紫雲王都好。
隻是因為相信流言止於智者,雪陽對此充耳不聞。
其實所有謠言出現的原因不過隻是因為,參知政事的權利很大。參政知事,是僅僅低於丞相的位子,眾大臣從當年段擎躊亡故以後就很有一部分人是覬覦這個位子,可是女皇一概不曾準奏,如今新皇才登基,這樣一個虛懸已久的位子忽然就被人占去,而且還隻是一個因為醫術高明而受到先皇寵愛的小丫頭片子,所以眾人的心中難免都略略有些不滿。
隻是既然當事人並沒有做出過多的表現,加上女皇的祭祀,新皇的登基,並沒有人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在這個謠言中去,更多的人都在著急著去做自己將來仕途之上的打算。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人心總是難免不穩,都在揣測皇上的意思,力圖保證自己的權力,穩固自己的地位。從來皇位更替接踵而來的就是朝堂上的變化,與其操心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倒是不如操心一下自己應該操心的和自己密切關聯的事情。
何況不管現在說什麼,就算是反對的人再怎麼多,女皇的遺詔是任何人都不能更改的,即將即位的新皇不管心中是不是樂意,也隻能遵照執行。所以,沐雪陽這個位子是坐穩當了,誰也不能撼動,除非是有一天被人找到她不能勝任的把柄,否則,就算是貴為皇帝也必須要尊重先皇的意思,永遠讓這個女子坐在參政知事這把交椅上。
紫雲王淩默軒在女皇靈前宣布登基,繼位為新皇,改年號為武德,史稱武德皇帝。不過淩墨軒這也就是宣布即位,也不曾舉行正式的即位大典,因為當前女皇的葬禮更為迫在眉睫。
按照金越國的規製,帝王葬禮是為國葬,祭期一月。因此,新皇的登基大典就按照欽天監擇定的黃道吉日,定在了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