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為了家庭,而不惜勞苦奔波的藏健和,當到了深圳羅湖橋邊的時候,她累得實在走不動了。兩個還不到10的孩子,一個使出平生最大的力氣來幫媽媽抬箱子,而另一個則緊緊地拽著媽媽的衣襟,眼睛望向遠方。她們等待著,希望在這裏能夠看到她們熟悉的身影。然而,她們再一次失望了。她們的疲憊,她們的堅持沒能換來幸福的瞬間。最後,她們還是過了羅湖橋,踏上了香港的土地。
到了香港,她們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丈夫和父親。
再次見到丈夫的藏健和心裏別提多高興了,但她的高興很快就被打消了:一家人話還沒說,丈夫就遞上了一張登記表,要求藏健和在相關一欄內填上分居,這一舉動雖然丈夫說是為了能夠順利移民,但卻讓藏健和心裏產生了疙瘩,高興的情緒一下就被打消了大半。
臧健和心裏的疙瘩還是在接下來的丈夫的安排中得到了落實:丈夫讓她暫居香港,不能一起去泰國。原來,生性軟弱、缺乏主見的丈夫已經聽取婆婆的話,在一夫多妻製的泰國又娶了一房媳婦。此時婆婆對藏健和的不滿全都暴露出來了:為了眼不見心不煩,讓她忍氣吞聲、安分守己地、老老實實地呆在香港,吃穿婆家負責,但不要打擾他們在泰國的家庭。
臧健和默默地忍受著婚姻給她帶來的重創,她知道,如果她接受他們的條件,那無疑要受他們的擺布,她們母女三人從此就沒有了自由、沒有了尊嚴而言。而且,在這個重男輕女的環境中,她的兩個女兒初中畢業後就要等著嫁人。一向好強的藏健和不允許自己以及女兒的未來受人的擺布,於是她在異地他鄉做了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決定:離開丈夫,離開丈夫顯赫的家族,自己創業!
然而,滿以為很疼愛妻子和女兒的丈夫,會對她們母女三人做出挽留,但丈夫沒有,他一句話也沒有說。
從小就生活在青島的藏健和不懂一句英語和粵語,站在香港街頭,藏健和第一次感到了如此的無助。她們身無分文,甭說找個住的地兒,就是吃的東西她們都沒有,兩個孩子餓的隻好使勁地嘬手指頭。藏健和看著兩個孩子,心裏陣陣的疼。但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她沒有了退路,她不能再回青島了,她唯一的選擇就是憑借自己的能力立足於香港!
藏健和帶著兩個孩子相依為命,生活的艱難,不用說,大家都能想象得到。有人曾勸她再嫁一次,也有的人勸她到夜總會去賺錢,甚至社會福利署還想為她們提供救濟,但都被她拒絕了。個性倔強的她堅決地告訴自己:不能被婆家把自己看成是可憐蟲,不依靠他們我照樣能照顧孩子和自己。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句話提醒了藏健和:“你包的水餃很好吃,你何不做賣水餃的生意呢?”
就這樣,臧健和推著她自製的小木頭車子,在灣仔碼頭沿街叫賣起了水餃。
憑著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和勤勉的性格,藏健和將灣仔碼頭做成了享譽國內外的大品牌,而且也讓兩個女兒都得到了高等學府的教育。
臧健和的財產超出了婆家整個家族的產業,但她沒有記恨,她鼓勵女兒和丈夫聯係,但自己卻從來沒想過去破壞一個完整的家。[HT]
這就是堅強的藏健和,一個不願被束縛、追求自由的藏健和。她讓我們知道了:路是自己走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鞋子合不合適隻有自己知道。
俄國女數學家蘇菲·科瓦列夫·斯卡婭曾說過一句話:“說自己知道的話,幹自己應幹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打破束縛自身的框框,勇敢地向著自己想做的去做!藏健和做到了,她敢於向殘酷的現實挑戰,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