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朋友幻想是很美麗的,足以讓世上的大多數人動心,但也許它實現的機會很小。其實要享受生活、要快樂並不需要那麼多的附加條件,我們現在完全可以做得到。我們雖然很忙碌,但完全有時間有條件滿足與太陽、星星、花草的約會,不要把這些享受留待明天。隻要你今天有享受的心情,你就完全能做到,明天會有明天的不如意和製約條件,是靠不住的,到了明天也許你還會懊惱今天沒有好好享受年輕的心情與生活呢。快樂、放鬆與享受生活不需要太多的條件與借口,它最需要的隻是我們麵對今天的現實,給自己今天的快樂。而且不隻是休閑娛樂中有快樂,工作、學習中也有快樂,它隨處躲藏,需要我們用心靈去體會。
現實是一種難以捉摸而又與你形影不離的時光,如果我們完全沉浸於其中,就可以得到一種美好的享受。抓住現在的時光,是玩耍的時間就盡情地玩耍,是休息的時間就暢快地休息,是工作的時間就認真地工作。切不可以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抓住現在的時光,這是我們能夠有所作為的惟一時刻。不要期待在將來生活的某一天,會發生奇跡般的轉變,我們一下子變得事事如意,幸福無比。未來永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它也隻能是將來的一種切切實實的現實。
有一個人在上高中時,他說:現在真是太緊張了,沒有時間和心情玩,等上了大學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上了大學他又說:現在就業形勢這麼嚴峻,還得拚命學才能有份好工作,賺到了錢再去享受吧。工作後他仍然發現沒有時間和心情去玩去享受,結婚、房子、車子、孩子……真不知道他這一輩子,什麼時候才可以放鬆享受呢?
回避現在幾乎成為一種流行疾病。社會環境總是要求人們為將來犧牲現在。根據邏輯推理,采取這種態度就意味著不僅要避免目前的享受,而且要永遠回避幸福——將來的那一刻一旦到來,也就成為現在,而我們到那時又必須利用那一現實為將來遙遙無期的幸福做準備。而且終有一天,我們又會陷入對以往的追悔中。
還有另外一種典型的例證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心態。孩子小時,他們想:現在真累真煩人,等孩子大了就好了。孩子大些了,上學了,還是操不完的心。等到有一天,孩子不需要他們操心了,獨立生活了,他們守著空巢,又在想:孩子小時候多可愛啊,那時候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階段的樂趣都被他們錯過,他們就在這種明天與昨天的交替中失去了今天。
81、改變計劃不可草率
我們平時在改變辦事計劃之時,一定要慎重考慮,不要草率行事。
做任何事情要有個計劃,雖不一定非要落到紙麵上,最起碼心裏也會有個安排打算。而且計劃一旦製定,就不要輕易改變。
現在炒股的人越來越多,這可說是市場經濟中投資理念深入人心的標誌。在炒股的經曆中,股民朋友們可說是嚐遍了各種酸甜苦辣的滋味。不可否認的是:散戶中賠錢的居多。賠錢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隨意性太強。
比如說我們看好了一隻股票,認為它的基本麵和技術線型都不錯,後市應該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不說翻番了吧,30%的空間肯定有。於是我們在現在這個價位買進,持股待漲。三天過去了,一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在這種焦急的等待中,別的股票好像都漲了不少(其實是你隻注意到了千餘隻股票中漲的那幾隻而已,然後再看自己手中的這隻股票,慢騰騰地一毛、兩毛地浮動,別說30%了,連10%都沒有,甚至可能還略賠一點。怎麼辦?是不是莊家不做了?是不是有什麼情況發生了變化?專家都在推薦另外的股票,沒人理咱們這隻,又有內部消息說那一隻馬上就要動了,這邊的損失從那邊肯定能打回來……想來想去,還是改變計劃,換股吧。結果多半是這邊剛跑,莊家起動了,那邊衝進去,接了最後一棒,被套住。然後又開始新一輪循環。
還有的時候,搶個反彈,準備打個短線,掙個5%就收手。進去以後發現勢頭很猛,就覺得5%太小意思了,後邊應該還有,先別動了。結果這一等,股價衝高回落,剛開始還在想:短暫調整後還會上攻,專家都這麼說的,而且高價都沒跑,現在能跑嗎?到最後又不幸成為套牢一族。
做計劃時多數人會很細心,也會耐心地收集信息資料,做分析研究。相對而言,計劃的提出與製訂都還是比較科學的,但執行時過多的隨意性和臨時衝動都可能會導致前功盡棄,一步錯、步步錯,致使全盤計劃都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