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1 / 3)

88、不失信於人

誠信,就是要說真話,道實情,守信用,講信任,說話算話。

為人處世雖然複雜,但萬變不離其宗,最根本的一條便是講誠信。

誠信是一種可貴的品質。“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這種一諾千金、一言九鼎的精神流傳後代,深深地滲透到我們炎黃子孫的骨髓之中。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中,誠信二字的份量可謂沉甸甸的。因為講誠信,劉備充分信任、重用諸葛亮,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同樣因為講誠信,諸葛亮知恩圖報,輔助後主,力保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因為講誠信,關羽銘記“桃園結義”的誓言,“身在曹營心在漢”,“千裏走單騎”,曆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到劉備身邊。人們崇拜諸葛亮,敬仰關羽,就是崇拜、敬仰他們這種講誠信的可貴品質。

誠信是一種情感的表達。無論是夫妻、朋友還是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講求的都是真情流露,這是建立在真誠表達、無欲無求的基礎之上的。現在,社會越來越開放,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要獲得別人的情感認同,不斷取得信任,就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從小事做起,友善待人。要知道,不管時代怎麼變,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不會變,也不能變。“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你待人友善,別人也會友善待你。流露出每個人的真情,展現出每個人的誠信,生活怎能不美好!

誠信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信任的基礎是信用。信用是處理市場關係的基本原則。也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一個不講信用和承諾的員工,在工作或生活中肯定得不到領導、同事、朋友乃至親人的信任,最終將成為孤家寡人,一事無成。同樣,一個不講信用和承諾的領導班子,肯定得不到廣大群眾的信任,最終這個企業將失去應有的生機和活力。相反,如果人們彼此講求誠信,它所激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誠信就像一輛直通車,選擇的是溝通心靈距離的最佳路徑,喚起的是一種大家發自肺腑的參與感、認同感和榮譽感。誠信還是最佳的粘合劑,它聚合的是人們對共同目標的不懈追求,構築的是幸福生活的歸宿。

誠信是一種現實的需要。誠信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對商家而言尤是如此。當今社會尤其是商業領域,不講誠信的現象屢見不鮮,結果導致假冒偽劣、合同欺詐、騙稅逃稅等違法經營屢禁不止,這不僅影響了經濟活動的健康進行,而且損害了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整體利益。時至今日,“明禮誠信”已被列為每個公民都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之一。有人甚至倡議,將每年的9月19日確定為“中國誠信日”,倡導社會各界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全民信用意識、普及信用管理知識,進而推動社會信用製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這個時代,人格信譽是自身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一個人如果時時、處處、事事講信用,那麼他的事業將會走向成功,人生將會亮麗多姿。反之,一個處處背離信用的人生將黯淡無光。香港商界人物李嘉誠關於成功的經驗說過:“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現在就算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我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一個人如果經常食言,久而久之他定會失去周圍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終會抑鬱、不得誌。誠信是做人的起點,也是做人的歸宿。離開誠信二字,就沒資格談情感、氣節、教養。如果你是一個誠信的人,你將一生因此受益無窮。

曾子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答應了。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說對小孩子不必如此當真。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對自己的孩子尚且如此,對待他人更要說話算話。“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凝結著古人的睿智與仁德,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是現代人應該孜孜追求的優秀品質。

有一個信守承諾的例子發生於1982年。一個精神異常的人在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泰利諾”膠囊中摻入氯化鉀,造成5個人死於非命,因而引發了“泰利諾危機”。公司當即發動全體員工將貨架上的產品全部收回。但第二天,加州又發現下毒的藥,說明下毒的藥不在已收回的那批產品。於是強生董事長每半小時舉行一次記者會,向大眾說明真相,並向全美所有銷售網絡回收產品,結果又發現兩瓶下毒的藥。強生原本可以不負責任,推給警方,但他們沒這樣做,反而在一周內重新設計新包裝,一月內新包裝開始生產。強生公司耗資11億美金回收9.3萬瓶泰利諾膠囊,並給消費者調換安全的泰利諾膠囊,使公司渡過了生存危機。事後,據華爾街分析家認為,由於強生迅速反應,反而維持了顧客的忠誠,下毒事件曝光後已有半數顧客表示將不再買其產品,但到1985年,強生已收複近35%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