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1 / 2)

第 79 章

芙蕖亭亭,木樨吐芳,轉眼便入八月。整個江州城的人談論最多的,不是下任知府到底是誰,也不是中秋佳節,而是榮蔭堂阮家嫁女的消息,隨著日子越近,這話題更是被議論得熱火朝天。

八月十八,江州北城門外,阮洪天與謝如春等一行人在城門口處候人,邊上滿是聞訊而來圍觀的民眾。

“聽說了沒?當初將軍府送來一百二十八抬聘禮,如今榮蔭堂的嫁妝也是一百二十八台,絲毫不遜王侯之家。且那箱子比尋常的還要大一倍,一色用紫檀所打,半人高,四尺橫、三尺寬,一抬就抵得上旁人的三四抬。聽說前頭幾抬裝滿金玉首飾的,兩個壯漢都抬不動,定要四人才行。”

“阮家的大姑娘本就是阮老爺的掌上明珠,如今出嫁,嫁的又是將軍府公子,若非有這最高一百二十八抬的規製,便是再多一倍,阮老爺也出得起。”

眾人聞言,發出一陣嘖嘖聲。

“我家有個侄兒在州府衙門裏做事,前幾****聽他說,西北如今不太平,謝將軍駐兵在外,趕不上這婚期,所以他兩家商議了,就在咱們江州先把這喜事辦了,新婚夫婦再一道北上。我隻聽說過謝家公子的名聲,卻沒見過。聽說他今日要到,這不,我才趕了過來看熱鬧。”

“將軍府祖上本就是我們江州的,在此地成婚更好!聽說到了二十二日的婚期,阮老爺不光在榮蔭堂設宴一百桌,還要廣散喜錢,見者有份,真叫我們沾光了。”

“來了,來了,快看!”

眾人正低聲議論不停,忽然看見城門口處一陣騷動,阮洪天和謝如春都已迎出去,忙都閉口看了過去。遠遠見到一行車馬從官道上過來,旌旗飄展。待行得近了,見當先的那個騎馬青年,藍衫烏履,腰佩寶劍,神情軒朗,目光漆亮。他看到出城相迎的人,迅速翻身下馬,朝城門大步而來,風高高卷起他衣袂袍角,恣意瀟颯。江州民眾從前何嚐見過這般風采的人,一個個都看得目不轉睛,心中齊齊喝彩。

謝醉橋大步到了阮洪天和謝如春麵前,見過了禮,笑道:“有勞叔父和嶽丈了。馮公公就在後麵。”

阮謝二人不敢怠慢,到了那架繪彩朱漆的馬車前,見兩個小太監扶著個著了宮服的富態宮人下了馬車,正是奉旨南下的正德身邊大太監馮公公。

“小女出嫁,竟能得公公奉聖上之名主婚,實在是我阮家之幸,公公一路顛沛,阮某萬分過意不去。”

阮洪天迎了上去,躬身道。

當年正德駐蹕意園時,阮洪天對這馮公公自也結交打點過,馮公公此番代聖南下替謝阮兩家主婚,自然也是客氣,略微擺手,“好說好說,皇上體恤謝將軍為國奔波,這才有這恩賞,咱家不過是奉命行事而已。”看了謝醉橋一眼,又笑道,“這一路過來,若非顧著我這把老骨頭,醉橋怕早就已經到了!”

謝醉橋被馮公公調侃,曉得自己這一路南下是急了些,也隻笑而不語。馮公公與謝如春亦敘了幾句,重被請上馬車,一行人這才往城裏而去。路上兩邊民眾這才曉得還有個奉旨南下在婚禮上代今上為這兩家主婚的大太監,更是稱羨不已,直到前頭那一行車馬走得連影子都不見了,眾人這才議論著慢慢散了開來。

八月二十一,明瑜昨日剛過完十五歲的生辰,都了明日,就是大婚之日了。當初謝阮兩家定了八月二十二的婚期,也正有這樣的考慮。如今萬事俱已妥當,隻等謝家明日前來迎娶了。

照了本地的習俗,今日男家的迎親太太不但要過來送上婚禮所用的喜服蓋頭,且女孩不論年紀,也要在這一日方可由迎親太太為她上頭挽上婦人髻,戴上男家送來的一支首飾,表示已經備好嫁為人婦了。謝家沒有當家太太,且明日南門謝府被充作臨時的男家娶親之地,謝夫人自然擔起了這重任。到了吉時,謝夫人便準時過來,被迎進了阮家的大花廳中。

明瑜披了一頭長及腰下的烏亮青絲,身著緋紅中衣,煙霞色羅裙,跪在廳中的軟墊上。身側矮幾之上放有兩個鎏金雕花水盆,一邊的漆盤中盛了木梳和蜜油。

謝夫人叫丫頭挽起袖子,伸手到一個盆中淨了手,用塊帕子擦幹,這才為明瑜梳起了個半高雲鬢,梳頭完畢,往發髻正中端端正正簪了支帶來的赤金銜珠鳳釵,左右端詳了下,這才起身朝看著的江氏笑道:“一早就曉得瑜丫頭容貌出挑,這一裝扮,她若說江州第二,隻怕再也沒哪家姑娘敢說第一了,和我家侄兒真真是天造地設的一雙。”

她說著,一邊的春鳶已經將麵鏡子舉到了明瑜麵前,明瑜望著鏡中的自己,黑發金釵,光耀灼灼,少了幾分少女的稚秀,多了女子的婉約與華貴,她定定望著,又有一陣做夢般的暈眩之感。

上過了頭,便是開臉,江氏早請了江州城中一父母子女雙全的媽媽過來。那媽媽坐南朝北,朝明瑜麵上塗了粉,咬住紅色雙線,拉成十字狀,一邊飛快絞著汗毛,一邊嘴裏笑嘻嘻念道:“左彈一線生貴子,右彈一線產嬌男,一邊三線彈得穩,小姐胎胎產麒麟……”

明瑜閉上了眼睛,麵龐之上傳來的些許刺痛之感驅散了方才的夢幻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