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百年一遇的洪水,連盛京都有了流民。民間都道是皇帝無道,遭了天譴,讓天下蒼生跟著受苦。
荊州遭災最厲害,也因此起義運動如火如荼。起義軍最勢大的時候甚至打到了盛京城外,最後雖被中軍擊潰,但揚州也因此元氣大傷,比起之前的穩定富庶,已有天壤之別。
如今荊州仍然被各路起義軍割據,互相之間打的烏煙瘴氣一團亂麻,局勢十分混亂。
倒是有鎮北大將軍石原坐鎮的雍州、江玄徹所在的幽州、王仁所在的冀州和林寧所在的兗州,因為局勢穩定,所以百姓的日子竟然還過得去。因此便有越來越多的流民向這四州湧來。
自百年之前,世人都隻見北方人因為戰亂向南方遷徙,此次竟然出現了回遷之勢,令人嘖嘖稱奇。
如今天下已亂,林寧與江玄徹通過書信,兩人皆認為此時便是發起攻勢的最好時機。
而幽、冀、兗三州的聯盟也到了必須要達成的時候。
三方通過書信協商好,幽州共三萬大軍,江玄徹帶兩萬大軍,外加鮮卑族盟友五千騎兵,留一萬軍隊駐守幽州。
林寧帶兗州一萬七千兵馬,隻留各郡縣原本防備軍駐守。
兩人各自從幽州及兗州出發,三方在冀州信都彙合,共圖大事。
林寧之所以將所有軍隊都帶出,實在是因為兗州在連年戰火,賊寇肆虐之下,甚是貧瘠,又無險可守,與其分兵以至被各個擊破。還不如孤注一擲放手一搏。
廩丘至信都五百五十多公裏,一萬七千人以最快速度到達信都,也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待大軍到達信都之外,已是滿身風霜。
十裏亭中,林寧的舅父王仁與江玄徹已早早的等在那裏,雙方相見,俱是感慨萬分。
江玄徹見林寧一身甲胄,皮膚也被風霜吹的有些小麥色,不但不難看,反而少了以前穿軍裝時那種由於皮膚太白造成的違和感。她的麵容仿佛比一年之前又剛毅了許多,搭配著姣好的五官竟越發散發著讓人不可逼視的氣場。
林寧先拜見了舅父,王仁雖很少回京,但對這個外甥女也是疼愛有加,林寧現在騎的這匹跟隨了她多年的棗紅駿馬,就是十歲的時候王仁送給她的。
王仁見林寧戎裝之內露出一角的裏衣,穿的仍是素服,想起妹妹慘死,不由也是紅了眼眶,拉著林寧好好上下端詳了一番,隻連道了幾個“好”字,竟說不出別的話來。
林寧沒見過這個舅舅幾麵,但想著這是自己母親唯一還在世的親人,不由心下也軟了幾分。
舅甥相見甚歡,當下就說定在林寧安營紮寨之後,當晚王仁於冀州刺史府設宴款待,為她接風洗塵。
林寧初來,自有許多事情需要部署,一時走不開身,王仁便先打道回府,為今晚的宴席做準備。
江玄徹向王仁一拱手,恭敬道:“世叔請先行一步,小侄與洛羽許久未見,還想敘敘舊,晚上與她一起赴宴便可。”
王仁的笑意頓了頓,又朗笑著答應,隻是他臨走前那意味深長的一眼,讓林寧有些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