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除了夢想,我一無所有(1 / 1)

田野

1974年7月30日,她出生在美國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警衛員,母親則是個文秘。從小,她就跟父母生活在華盛頓州貝林翰市的一個貧民區。出身寒微的她很喜歡盯著天空做白日夢,而她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演員。因此,當同齡人在教科書上塗抹青春的時候,她已經開始頻繁地在學校和社區的劇團中參加演出。

她很喜歡那種融入到某個角色中的感覺,表演能讓她忘卻自我,忘掉煩惱,找到心靈的寄托。為了表演,她曾和十幾個同齡人擠在一間小宿舍裏,可她並不覺得苦。15歲那年,她的父母離婚了。曾經做過踢踏舞演員的母親跟她說:“如果你想繼續追夢,那我們一起去好萊塢吧!”就這樣,她和母親拎著大包小包,開著嬸嬸賣給她們的二手車來到了洛杉磯。

一開始,她們就住在車裏,後來有朋友搬家,就把租下的房間暫時借給她們用。為了不被房東發現,她和母親白天出去尋找工作機會,晚上就睡在一張氣墊上。但好萊塢並不善待陌生人。由於沒有固定的經紀人,她根本沒有機會參加演出,甚至連試鏡的機會都沒有。

母親就攥著僅有的75美元,跑到電話亭裏挨個給經紀人公司打電話,並不停地說:“我有個女兒,她長得漂亮,也很聰明,你們一定要見見她。”那時候她沒有簡曆,沒錢拍造型照,甚至連家庭住址和電話都沒有,隻好和母親整天待在電話亭裏期待機會的降臨。

正是應了“絕處逢生”這句老話,後來終於有一家童星公司在經過麵試後同意簽下她。兩年後,她在電影《空手道神童IV》中嶄露頭角。但在群星耀眼的好萊塢,這馬上又成了過眼雲煙。此後的幾年間,她一直在一些二三流電影中出演一些小角色,鬱鬱不得誌。但她始終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她相信機遇隻會降臨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她一邊為了生計拍戲,一邊不斷用心地磨煉演技。

1993年美國的中部小鎮發生了一起真實的事件。一個叫布萊登·蒂娜的女孩將自己裝扮成男孩,並與一個女孩相愛。當真實身份敗露,蒂娜被無情地強暴和謀殺。導演金伯利·皮爾斯經過五年的精心準備,決定將這個故事搬上銀幕。但由誰來出演布萊登·蒂娜一時間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導演考慮了很多相貌出眾的女演員,但都被一一否決了。直到看到她的照片,導演金伯利才眼前一亮——她身上那股堅定、自信的獨特氣質,正是飾演蒂娜的最佳人選!

雖然導演給她開出的酬勞僅為每天75美元,但她還是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請。為了使自己看起來像個男孩,她剪短了頭發,減輕了體重,用布條勒住胸部,在褲子裏塞上一隻襪子,並在影片拍攝前反複練習“死亡”。最終,她憑借自己出色的演技打動了觀眾和影評人,也震撼了好萊塢。由於在《男孩不哭》中的精湛演出,她幾乎橫掃了1999年全美所有的電影獎項,最後將金球獎最佳女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也攬入懷中。那一年,她25歲。

《男孩不哭》成就了她,卻也在某種程度上限製了她的前途。

在此後的四年間,她先後出演了八部影片,卻都沒有再引起任何大規模的轟動,媒體甚至評價她“無法超越自己”。麵對別人的質疑,她坦然地回答:“誰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但是我會回來的。”

果然,在五年後,幸運之神再次眷顧了她。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攝電影《百萬美元寶貝》,邀請她飾演女拳擊手麥琪。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接受了長達三個月地獄式的專業訓練。在影片中,她堅持不用替身,全部危險動作都親自上陣。2005年,這部電影使她生平第二次捧起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小金人。

她就是希拉裏·斯萬克,奧斯卡曆史上繼朱迪·福斯特之後,第二位在30歲之前就奪得兩尊影後獎杯的女演員,也是兩次提名奧斯卡,兩次都成功問鼎影後的女演員之一。

在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希拉裏·斯萬克激動得聲淚俱下:“我無數次想象著自己能夠再次站在這裏,但我沒想到這一天會這麼早就到來。我不過是一個來自拖車房區,懷著夢想的女孩罷了。我記得媽媽曾用一大把美分硬幣給好萊塢的經紀人挨個兒打電話,希望他們跟我簽約。那時候,除了夢想,我一無所有……”

是的,除了夢想,她曾經一無所有。但正是因為有了夢想,才給了她奮發向上的動力,她才能在困境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一步一步取得更大的輝煌!

有夢想,才有成功的可能。隻有在心中樹立一個夢想,並鍥而不舍地為之奮鬥,生命才會閃耀出動人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