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嶽明
法國少年皮爾從小就喜歡舞蹈,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可是因為家境貧寒,維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艱難的父母,根本拿不出多餘的錢來送皮爾上舞蹈學校。皮爾的父母不得不將他送到一家縫紉店當學徒工,希望他學一門手藝後能幫助家裏減輕點兒負擔。
每天要在縫紉店工作十多個小時的皮爾,極為厭惡這份工作,不僅僅因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報酬還不夠他的生活費和學徒費,更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是在虛度光陰,他苦悶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他認為:“與其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皮爾準備跳河自殺的當晚,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從小就崇拜的有著“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布德裏,皮爾覺得隻有布德裏才能明白他這種為藝術獻身的精神。他決定給布德裏寫一封信,希望布德裏能收下他這個學生。在信的最後,他寫道,如果布德裏在一個星期內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這個學生,他便隻好為藝術獻身跳河自盡了。
很快,年少輕狂的皮爾收到了布德裏的回信,皮爾以為布德裏被他的執著打動終於答應收下他這個學生了,誰知,布德裏並沒提及收他做學生的事,也沒有被他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所感動,而是講了他自己的人生經曆。布德裏說他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可因為家境貧窮,父母無法送他上學,他隻得跟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日子……最後,他說,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在理想與現實生活中,人首先要選擇生存,隻有好好地活下來,才能讓理想之星閃閃發光。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
布德裏的回信讓皮爾猛然覺醒。後來,他努力學習縫紉技術,從23歲那年起,他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時裝事業。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他就是皮爾·卡丹。
由於他放棄了當舞蹈演員的理想,一心撲在服裝設計與經營上,皮爾·卡丹的公司發展迅速,28歲那年他便擁有了200名雇員。他的顧客中很多都是世界名人,其中包括阿根廷國母貝隆夫人和好萊塢的大明星麗塔·海華斯。
如今,皮爾·卡丹品牌不僅僅限於服裝行業,還有服飾、表、眼鏡、化妝品……皮爾·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矚目的億萬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產品也遍及全球。皮爾·卡丹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其實他並不具備舞蹈演員的素質,當舞蹈演員隻不過是他年少時一個虛幻的夢而已,如果那時他不放棄當舞蹈演員的理想,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皮爾·卡丹。
是的,每個年輕人都有著自己的理想,也都為自己那偉大的理想激動過、苦悶過,但當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就必須暫時勇敢地把理想放一放。隻有勤勤懇懇地做事,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更快地接近理想,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像皮爾·卡丹一樣,突然看見其實理想一直伴隨在你的身邊,隻是你未發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