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繁簡(1 / 2)

“為何自己感覺每個變招都有後招,如第二式時,若那劍尖稍稍向前挑就會多幾種變化,但後手卻會少幾種變化,變化增多減少不能兩全,是否要留下最滿意最穩妥的變化,才不追求劍尖向前挑呢?”

老伯微笑道:“有些變化你覺得有可能,有些變化你覺得往後不太可能,角度不同,所看的事物自然不同,劍招猶如河流,一條主河流之下會有數個數十個分支,這些分支並不是全部都到了最後最終會合流合成一條主河流,劍招就是分支,最終目的是彙聚成一條主河流,你現在要找的是通往第三劍的分支,隻要找對分支便能夠到達主河流。”

領悟第四劍的時候又遇到同樣的問題。

不禁向師傅問道:“為何總是找不到主河流?”

老伯微笑道:“因為你現在是學別人的劍法,那人比你年長,經驗比你豐富,現在你走的是那個人的路,找那個人的河流,當你有足夠經驗的時候,你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劍法,屆時就輪到其他人學你的劍法走你的路,既然你現在是學那個人的劍法,應該融入那個人的思想,站在那個人的角度去理解劍法,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在別人的劍法裏留下自己的痕跡。”

第五劍同樣得到師傅的指點後才領悟。

但這次天賜再無顏麵詢問,連別人的路都無法走下去又如何走自己的路。

天賜心中決定,第六劍要憑自己領悟不靠外人,若真的無法領悟就隻能拜別師傅,讓師傅另尋弟子。

此刻老伯並不知道天賜心中所想,看著天賜辛苦的樣子,自己雖然保持微笑,但心裏不禁生起一絲疑問:“難道他隻能止步於此?為何前五劍都有曾學過的痕跡?難道是他轉世為人?,為何卻對第六劍如此陌生?既然轉世為人豈能不會自己所創的劍法,又豈會之前的劍法忘記之後的?難道上天讓我遇上就是為他補全之後不會的劍法?倘若不是他轉世為何他會對前五劍如此熟悉?上天此舉到底為何?”

老伯想不出答案,隻能等,等天賜何時領悟第六劍,等兩人的緣分何時結束,既然是上天的安排自然有其道理。

夜,繁星點點。

風,徐徐襲來。

天賜回想學劍五年的種種,看著天上另一個自己一遍又一遍施展劍法,從第一劍到第五劍,又重複再次施展,不知道這樣的推演曆經多少個夜晚,又有多少個夜晚未曾合眼。

愧疚,心累了。

淚水漸漸堆積在眼眶裏。

繁星在閃,劍招在舞。

忽然覺得劍招中的一部分與夜空裏的星星互相輝映,兩者之間竟然有條線牽連其中,隨著繁星不斷閃爍或明或滅,天賜找到了很多與繁星相連的線。

但當淚水湧出眼眶後那些看得見的線全部消失,感覺隻剩下沒有靈魂的劍招,這一刻天賜腦海裏仿佛抓到了什麼,但講不出所以然,情形就好像剛才獨自仰望星空將要揭開一層世人所認知的一切規則與結構的麵紗,最後卻在指尖間滑走。

看得見,得不到,明不了。

感覺機會一次又一次地從眼前飄走。

渴望,焦急,憤怒的情緒不斷衝擊天賜的心神,圓瞪的雙眼散發著無窮的恨意盯著星空。

就在一切負麵的情緒將要衝垮天賜理智的時候,一陣涼意落在天賜臉上。

一滴,二滴,三滴。

涼意雖然不及心中的怒火,但勝在連綿不斷。

天賜終於發覺下雨了,發覺的瞬間天賜恢複理智,心中的怒火也慢慢熄滅。

解鈴還需係鈴人。

雨水落在眼裏,牽連的線再次出現,仿佛那一層世人所認知的一切規則與結構的麵紗就在眼前。

奈何雨越下越大,牽連的線再次消失,不過天賜沒有失落,隻是來到樹下避雨。

既然懂得前因後果,就不會有不解和失落,雖然隻是在劍法上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深入了解,並沒有達到領悟第六劍的目的,但對於一年多來毫無進展的情形,這一次領悟讓天賜回複些許信心。

當再次仰望星空,眼中沒有絲毫恨意,有的隻是感恩。

牽連的線一直都在,不是沒有,而是方法不對無法看見。

看著牽連的線,天賜不禁一笑,明白答案一直都在,自己一直想要的都在,就在眼前,隻要懂得方法就能看見,能明悟,也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天賜不知相隔多久才再次發覺黑夜的美,黑夜的可愛。

雨漸漸停歇。

天賜仍然坐在樹下沒有絲毫出去的意思。

因為以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草地上仰望一覽無遺的星空。

在樹下透過樹葉之間的縫隙看星空卻是很少很少。

就在這很少很少的時間裏發覺黑夜的美,黑夜的可愛,卻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