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叉魚(2 / 2)

但小魚不會因不明而煩惱,因不明而去尋找答案,因為人就在眼前,或許這一解釋便已足夠。

漸漸地小魚發覺天賜的異樣,動作緩慢似乎是在思考什麼。

小魚頓時明白天賜又陷入思考的狀態。

“要不要叫醒呢?”小魚心中不斷自問。

但看見天賜努力的樣子不禁搖頭。

靜靜地從大石上下來,走到另一邊水麵上獨自玩耍思考。

天賜屢次失敗並沒有急躁,反而靜靜的總結自己為何會失敗。

當樹枝插入水中,發覺進入水中一頭的樹枝竟然折彎,拿出水麵樹枝依然筆直,再次放入水中折彎的現象再現。

樹枝提起,放下,提起,再放下,這樣的動作重複來回數十次,天賜仍想不出所以然。

“水下是折彎,水上是筆直,魚在水下,難道是要用折彎的樹枝而不是筆直的樹枝?”

天賜心中略微估算,之前是瞄準魚頭的位置下手,這次瞄準的是魚身的位置。

天賜想到就做果斷出手,不過魚兒依然無恙地遊走。

天賜見此也不氣餒,一次接一次嚐試。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一顆承受失敗的心。

天賜再次總結,這次瞄準的是魚尾。

天賜不是第一次嚐試接二連三的失敗,學劍五年的日與夜都與失敗共同走過。

麻木?

不甘?

憤怒?

天賜早已經一一經曆過。

那麼天賜是已經擁有承受失敗的心?

天賜自己都不清楚,當麵對失敗自己隻是習慣而已。

習慣失敗。

如水。

如風。

如空氣。

不管你在或不在,它們一直都在,如你所見,無處不在,不能不見,所以天賜不再麻木不再不甘不再憤怒,既然無處不在不能避而不見也就隻能接受。

失敗後便從頭再來,天賜對此十分熟悉,反省總結駕輕就熟。

當一切回歸原點的時候,天賜再次重複放下樹枝再提起樹枝的動作。

天賜彎腰伸手去抓樹枝在水下折彎的部分,卻抓了個空,四周摸索在後方抓住消失的樹枝。

“我看到的是假象?假的自然就不能用來叉魚,既然無法傷害魚,魚為何遊走呢?是自然反應還是為了生存而配合我的假象欺騙我呢?”

天賜半蹲在水裏,樹枝在水中橫放一動不動,觀察魚兒遊過的軌跡,發覺不論是順流而下或是逆流而上,魚兒都會設法繞開,仿佛在它們麵前樹枝隻不過是障礙物,天賜輕輕一動,樹枝或斜或立,或畫圈或觸碰魚兒,魚兒皆腰身一扭輕輕遊走,與之前逃離的速度有著天壤之別。

天賜忽然站起,樹枝數次脫手而出,但每次仍然都是無功而返,心裏不禁猜測道:“難道魚兒感受到我身上散發而出的殺氣才急速逃離?”

天賜再次蹲下感受著樹枝在水裏輕微地移動。

“難道是力量?原本在水裏的樹枝移動所需要的力量很微小,但隻要有力量的傳遞都會引與水產生共振,叉魚的時候力貫樹枝,瞬間的力量打破原本平靜的水麵,是因水中瞬間的振動才令魚兒一次又一次成功逃脫嗎?不過這一瞬間太過短暫,若是我察覺了危險也未必來得及反應,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

天賜就這樣站立在水中一動不動出神地思考,試圖找出一個能令自己信服的答案。

“殺氣二字虛無縹緲,師傅曾說道人是從眾多危機感中感應其中的殺氣,從危機感中辨別殺氣這過程需要大量實踐,用生命去體會才能感悟,但這些魚兒真能感應殺氣?是萬物生靈的靈性反應?起初是我的假象欺騙了我,揭穿假象後仍不成功,能唯一想到的就是我的殺氣激發它們的靈性,假象、殺氣,這兩者到底有何關係?”

想到此處天賜腦海裏忽然靈光一閃,一道閃電在腦海裏閃出,所劈之處正是腦海深處,數道裂痕隱若可見,但閃電隻有一道,若再有一道裂痕或許會變成裂縫或許也會一下子碎裂,那麼碎裂的後麵有著什麼?是什麼要封印在腦海深處?閃電因何出現?又會不會再次出現?

天賜對此一無所知,隻是呆呆地站在水中一動不動。

忘卻時間。

忘卻天地。

想自己所想的問題。

直到小魚走到天賜身旁道:“時間不早了,怎麼也得回去露一下臉。”

眼見天賜毫無反應小魚不禁拉扯其衣服。

天賜回過神來才發現已經是黃昏時候。

聽著身旁小魚的叫喊,開口道:“先別打擾我,這問題似乎對我很重要。”

小魚見此就想抬手打去,不過看見天賜專注思考的樣子,心中有些不忍,抬起的手漸漸放下,獨自走上岸去,靜靜地坐在草地上等待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