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日。
天賜小魚在瀑布前練習,發現小魚比前一日更熟煉,不禁問道:“你昨晚是不是瞞著我偷偷練習?”
小魚搖頭。
天賜看見小魚每個動作銜接仍然是按部就班速度不快,但卻能一步一步安安穩穩地飛到對岸。
看見小魚炫耀自己的成功,天賜心中一急,一腳踩空頓時落水,浮出水麵後看見小魚優哉遊哉地飛過來,臉上隱隱有一絲笑意,不由得一手拍向水麵發泄心中的不甘,暗道:“哼,今晚別讓我逮到,不然…。”
當然,天賜練劍心不在焉想的都是小魚此刻正瞞著自己偷偷練習。
老伯見此也沒有詢問天賜,正是這樣的走神才能走第二條路。
結束練習後天賜飛奔至瀑布處,隻見月色倒影在瀑布處,一片寂靜之下瀑布的喧嘩異常清晰,此地除了天賜別無二人。
“難道小魚沒有騙我?真的沒有偷練?但是明顯比前天有所進步。”
天賜帶著疑問下山,靜悄悄地摸進小魚住處,掀起窗子確認小魚在睡覺不禁微微點頭,確信小魚沒有欺騙自己,心中的疑問頓時消散大半,但仍存有疑問。
“難道在腦海裏思考的成果能馬上在現實中實現?”
思索一會天賜很快自我解答道:“我學劍之時也曾如此,但至少要經曆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那究竟是什麼?”
天賜雖然疑問不斷,但至少小魚沒有欺騙自己,這一夜天賜睡得很安心。
不過當再次來到瀑布前練習,發現小魚比昨天更精進,心中存在的疑問頓時湧上心頭,想開口詢問但話到嘴邊又不得不吞回肚裏。
因為昨晚自己確認小魚沒有欺騙自己才安心睡覺,難道真的在腦海思考後就能在現實中實現?
天賜不敢問,若真的是答案那麼自己與小魚的差距顯而易見,作為男人是不會親口承認女人比自己強。
鬱悶的情緒一直影響至老伯傳授劍法之時。
老伯見此詢問道:“昨晚你的劍法有走神之意,不過今晚你劍法中毫無一絲走神之意,取而代之是妒忌、焦躁、憂慮之意,你此刻的狀態是練功的大忌,容易被外魔入侵導致走火入魔。”
天賜虛心請教問道:“外魔是什麼?我剛才的狀態就已經能走火入魔?”
老伯點頭道:“你剛才好比如一堆幹柴,隻需要一點火星就能點燃,外魔隻不過是一個比如,或許剛才突然吹來一陣風就能令你走火入魔,外魔無處不在,但它隻能對瀕臨失控狀態時的你出手,一般情況下它對正常人是沒有威脅,好比如你淋了一天雨,突然被風一吹就病倒發燒,外魔好比那道風,隻要自身出現縫隙,外魔便有機可乘,你剛才心神寧亂,正值一心二用之際,正是外魔最渴望遇到的,若你身旁沒人對你當頭棒喝攝回心神助你緊守靈台,恐怕你已經受外魔入侵。”
天賜聽後才明白後果的嚴重性連忙拜謝,不等老伯扶起挺直腰身虛心詢問:“若被外魔所控有何後果?”
“或瘋癲、或死亡、或者外表正常但內裏深陷魔道從此禍害世人。”
“難道不能將外魔驅走?”
“事無絕對,非大勇氣,大智慧之人不能辦到。”
“但不是每一次走火入魔都有人在旁邊棒喝守護,那麼有什麼辦法抵禦外魔來襲?”
“三個字,別強求,欲速則不達,正如佛家所言不貪、不慎、不癡。”
“難道佛家中人是外魔不能入侵?”
老伯搖頭道:“不是,若人真的不貪、不慎、不癡…那麼它就不是人,無欲無求連外魔都看不上。”
“佛家中人不都是不貪、不慎、不癡之人嗎,不就是無欲無求嗎?”
“佛家也並不是無欲無求,慈悲為懷又要感化世人,既然不貪、不慎、不癡,又何必幹擾別人的人生讓人不貪、不慎、不癡,欲將世人感化,求眾生平等,皆修佛向善,這不就是有欲有求,這世上本無無欲無求之人,自人出生時貪婪地呼吸空氣,那是貪生,在娘胎時吸取養分也是貪生,明事理後就明白貪生怕死,因怕死才會貪、慎、癡,其最終的目的就是長生,這是貪、慎、癡的來源,佛家之人若沒長生何來感化世人,所以無欲無求並不存在,若真的是無欲無求為何要展現在世人眼前,為何不在明白之後死去,隻有死去才是在這世上真正的無欲無求,佛家中人不是死人自然會有外魔入侵,隻要是人都會一直在外魔的注視之下,唯有清者自清不去強求,也就不會讓外魔有機可乘。”
天賜微微點頭,腦海不斷消化老伯的一席話語。
老伯微笑的看著天賜,將天賜臉上稍縱即逝的神情都看在眼裏,待天賜思考完畢後臉色回歸平靜時開口詢問道:“你剛才練劍的時候,你強求什麼?”
天賜聽見不禁支支吾吾半天也說不出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