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裏,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平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曾有人說:“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為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心了。他在廚房裏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東西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搭理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裏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批評,心裏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噗噗的響聲。驀地,壺裏的水蒸氣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像裏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複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氣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氣的力量還真不小。
1769年,瓦特把蒸汽機改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後來又經過多次研究,於1782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製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製“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
從此,船隻就可以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
創新的機遇其實就在我們眼前,世界的很多秘密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然而創新永遠屬於那些熱愛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勤於思考、勇於實踐的人。瓦特的成功就在於他不放過平凡生活當中的小小細節,追尋事物的終極根源,最終發明了蒸汽機,從而出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而影響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