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高峰要不畏艱險,實現理想要勇於奮鬥。
——佚名
1925年的一天,倫敦一家最大的百貨店顧客盈門。一批又一批的顧客湧向店內兩間相連的小屋。據說有人發明了一種機器,能把接收到的圖像再現出來。
觀眾們乘興而來,但掃興而歸。因為他們看到的僅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閃爍不定的輪廓。
“這不是吹牛嗎?這叫什麼圖像!”
“追求廣告效應,不講真話,應該告這個所謂的發明者。”
“不是他的錯,是百貨商店老板的餿主意。”
人們議論紛紛,有一些熱心者則不斷地向發明者追問:“你怎麼不把圖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傳一隻動物什麼的給我們看看?”
“對不起、對不起。目前的技術還沒有辦法。”發明家貝爾德在一邊無奈而又尷尬地回答著人們的追問。
貝爾德是個不到20歲的英國青年,當時無線電技術已經廣泛運用於通訊、廣播了。世界上許多發明家,其中有最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大師,都想發明能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但都沒有成功。貝爾德卻立誌要發明電視機。
貝爾德在英格蘭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個簡陋的實驗室。但他沒有實驗經費,隻好用一隻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隻破茶葉箱相連,箱上安裝了一隻從廢物堆裏撿來的電動機,它可轉動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掃描圓盆”,還有裝在舊餅幹箱裏的投影燈。幾塊透鏡及從報廢的軍用電視機上拆下來的部件等等。這一切淩亂的東西被貝爾德用膠水、細繩及電線串聯在一起,成了他發明機的實驗裝置。貝爾德知道電視機的原理,應該把要發送的場景分成許多小點兒,暗的或明的,再以電信號的形式發送出去,最後在接收的一端讓它重現出來。
貝爾德在他簡陋的實驗室裏年複一年地實驗,他的實驗裝置被裝了又拆,拆了又裝。經過18年的努力,1924年春天,貝爾德成功地發射了一朵十字花。但發射的距離隻有3米,圖像也忽有忽無,隻是一個輪廓。
為了找明圖像不清晰的原因,貝爾德又開始了新一番試驗。他想也許是電壓不足的原因所致。於是他把好幾百個幹電池連接起來。他接通了電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連接線,高達2000伏的電壓立即把他擊倒在地,他昏迷了過去。第二天的倫敦《每日快報》馬上用大字標題報道了貝爾德觸電的消息。貝爾德一時間成了英國的新聞人物。
貝爾德靈機一動,就利用報紙來為他籌集資金。他設法為記者們做了一次實物表演。一家小報做了通訊。倫敦的一家無線電老板聞訊趕來,表示願意提供經費,但要收取發明收益的一半份額。貝爾德同意了這樣苛刻的要求。他的實驗裝置從黑斯廷斯運到了倫敦。但經費很快又用盡了,但他的試驗似乎沒有什麼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