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本身是歡樂與滿足的源泉。
——彼得
西晉年間,石崇和王愷的鬥富是頗為奇特的一幕。石崇,渤海郡人,是當時全國聞名的大富豪。王愷,東海郯郡人,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也是當時全國屈指可數的大富豪。石崇平時的生活是“絲竹盡當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路”。甚至他家的廁所,都站有濃妝豔服的婢女,為入廁的達官貴人擦洗更衣。但王愷不買石崇的賬,石崇也不買王愷的賬,兩人相互爭豪比富,都試圖讓對方折服。
王愷家用麥酒洗鍋,石崇家就用白蠟燒火;王愷用綠色的綾裹著紫色的絲布,做成步障50裏,石崇則用綺麗的綢緞裝飾輿服。人們還是說王愷不如石崇,王愷聽了很不服氣,晉武帝也想幫幫舅舅的忙,就把一株珍貴的珊瑚樹賜給王愷。珊瑚樹高二尺許,枝條扶疏多姿,真是稀世珍品。王愷得意地拿著它向石崇炫耀,豈知石崇掄起鐵如意就砸,“當啷”一聲,珊瑚樹被砸得粉碎,王愷見狀如同身上被剜了一塊肉,心痛萬分,他以為這是石崇心存妒意,便厲聲責怪。石崇卻輕描淡寫地說:“馬上還你。”他讓仆人回家取了一批珊瑚來,讓王愷隨意挑選,其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株株光彩奪目,至於王愷那種二尺左右的,就更多了。
一直在左顧右盼與別人攀比,怎能不心煩呢?在生活中屢屢不能如意,從而喪失自信和自尊所引起的心煩,也會導致心理疲勞。石崇和王愷的鬥富搞得雞犬不寧,他們的內心也無法保持平和與從容。有人生性好攀比,怎麼辦?有一種辦法就是牢記“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季雅尋鄰
心理健康,受益你我他。
——佚名
南朝時期,有個叫呂僧珍的人,生性誠懇老實,又是飽學之士,待人忠實厚道,從不跟人家耍心眼,因此人緣極好。呂僧珍的家教極嚴,他對每一個晚輩都耐心教導,嚴格要求,注意監督,所以形成了優良的家風,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待人和氣,品行端正。呂僧珍家的好名聲遠近聞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個正直的人,他為官清正耿直,秉公執法,從來不願屈服於達官貴人的威脅利誘。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除去這塊心病。終於,季雅被革了職。
季雅被罷官以後,一家人都隻好從壯麗的大府第搬了出來。到哪裏去住呢?季雅不願隨隨便便地找個地方住下,他頗費了一番心思,離開住所,四處打聽,看哪裏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願。
很快,他就從別人口中得知,呂僧珍家是一個君子之家,家風極好,不禁大喜。季雅來到呂家附近,發現呂家子弟個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果然名不虛傳。說來也巧,呂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賣掉。季雅趕快去找這家要賣房子的主人,願意出1100萬錢的高價買房,那家人很是滿意,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於是季雅將家眷接來,就在這裏住下了。呂僧珍過來拜訪這家新鄰居。兩人寒暄一番,談了一會兒話,呂僧珍問季雅:“先生買這幢宅院,花了多少錢呢?”季雅據實回答,呂僧珍很吃驚:“據我所知,這處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麼價錢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說:“我這錢裏麵,100萬錢是用來買宅院的,1000萬錢是用來買您這位道德高尚、治家嚴謹的好鄰居的啊!”季雅寧肯出高得驚人的價錢,也要選一個好鄰居,這是因為他知道好鄰居會給他的家庭帶來良好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於一個人各方麵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不管在你的現實生活中,還是想象中,那些與你經常在一起的人會對你的行為和心理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選擇那些心態健康、積極向上的人做朋友,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意願和習慣隨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