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遊

公元前628年的春天,駐在鄭國都城的秦國大臣杞子派人給秦君送去了一封密信,信上說自己掌管鄭國北門的鑰匙,並且鄭國對秦國沒有防備,如果派兵前來偷襲,裏應外合,準會成功。秦穆公見信很高興,立即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大將,率領3000輛兵車,從秦國東門誓師,向鄭國進發。

秦國與鄭國,彼此相距千餘裏,中間隔著周、晉、滑等國家。秦國軍隊一路上耀武揚威,驕橫無禮,經過東周首都洛陽北門時,許多人跑出來觀看,都知道鄭國將有戰亂,老百姓要大難臨頭了。鄭國怎樣呢?因有秦軍駐守,還以為秦軍幫助自己,依然蒙在鼓裏。

通往洛陽的大路上,對麵走來兩隊人,一隊是秦軍,一隊是鄭國的商人。鄭國的商人弦高,載著皮貨,趕著牛群,準備到洛陽販賣。商隊正走著,迎麵跑來一位同胞。他驚慌失措地對弦高說:“不好啦!秦穆公派軍隊來襲擊咱們鄭國了。”弦高聽到這消息,大吃一驚。他想:“鄭國國小,又是一片和平景象,沒有任何打仗的準備。秦國以強大對弱小,鄭國就有亡國的危險啊!我必須用自己的智慧拖住敵人,爭取時間,讓鄭國早做準備。”於是,弦高當機立斷,一邊讓老鄉趕緊回國去給鄭穆公報信兒。一邊扮作鄭國的使臣,打著國君的旗號犒勞秦師。

按著當時先輕後重的禮節,弦高從車上取下四張上等牛皮,又從牛群中挑選出十二頭個大體重的肥牛。他以牛皮為先導,擋住了秦軍的去路,對開路的將士說:“請通報三軍主帥孟明視將軍,說鄭國使臣弦高求見。”

孟明視和西乞術、白乙丙聞聽稟報,臉上都露出“鄭國怎麼會派出使臣”的疑惑神情。就在三位大將猶疑之際,衣冠整潔的弦高神色坦然地走了過來。孟明視隻好上前,說:“貴國使臣見我,有什麼事嗎?”

弦高站穩身子,施禮道:“我們國君聽說您率領軍隊,要路經我國去遠征,遠征作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們的國君特意讓我帶上皮革和肥牛,前來慰勞您和您同行的將士。咱們兩國是互駐使臣的友好國家,我們鄭國雖然不太富足,但也特意為您與您的隨從駐紮、休息等,做好了一切相關的準備事項。如果駐一天一夜的話,就給你們準備好糧食柴草;如果你們僅駐一夜的話,就為你們安排好夜晚的守衛哨兵。”

秦國三位大將眼見弦高送來的皮革和肥牛,以為鄭國有了防備,就收下禮物,在滑國駐下來。弦高一麵彬彬有禮地同秦國將士周旋,一麵設法找到在滑國的鄭國使臣,通過傳遞信件事情的驛站,派人飛速把情況報告給鄭穆公。

鄭穆公接到驛站傳來弦高犒師的情報,趕緊召集大臣商討戰事。軍隊將士為了迎戰,整理行裝,磨好兵刃,喂飽戰馬,備好戰車。刀在手,箭在弦,全國上下,嚴陣以待。然後,鄭穆公派人到秦國使臣居住的地方,委婉地說鄭國的鮮肉已經不多了,請他們到異地去親手捕獲。杞子知道計謀敗露,倉皇地奔向齊國。

秦國軍隊在滑國住了幾天,徘徊猶豫,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孟明視說:“鄭國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偷襲不行。正麵硬打,千裏遠攻,軍隊疲憊,也不一定能取得勝利。圍困鄭國,距離本土的路程又太遠,時間長了,糧草接濟有困難。不要攻打鄭國了,我們還是回去吧!”

眼看一場就要國亡家破的戰禍,由愛國商人弦高機智勇敢、巧犒秦師而平息。事後,鄭穆公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見了弦高,要重重地獎賞他。弦高堅決不接受,說:“保衛國家,人人有責。我做了應該做的事情,有什麼理由來居功領賞呢?”他最終謝絕了國君的獎賞,依然行走在經商的路上。

俗語說:“商人重利,見利忘義。”這話在弦高的身上不靈了。商人弦高在國家危難麵前想到的是鄭國的安危,以及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承擔化解危機的責任。更為可貴的是,當鄭穆公要獎賞他時他堅決不肯接受,他認為自己隻是盡了本分。由此可見,當承擔起愛國的使命後,人的責任感必然會增強,這正是弦高留給我們後人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