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史記》
一位名叫吉埃絲的美國記者,有一天來到日本東京,她在奧達克餘百貨公司買了一台唱機,準備送給住在東京的婆婆家作為見麵禮。售貨員彬彬有禮、笑容可掬地特地挑了一台尚未啟封的機子給她。然而回到住處,她拆開包裝試用時,才發現機子沒裝內件,根本無法使用。吉埃絲火冒三丈,準備第二天一早即去百貨公司交涉,並迅速寫了一篇新聞稿“笑臉背後的真麵目”。
第二天一早,一輛汽車趕到她的住處,從車上下來的是奧達克餘百貨公司的總經理和拎著大皮箱的職員。他倆一走進客廳就俯首鞠躬、連連道歉,吉埃絲搞不清楚百貨公司是如何找到她的。那位職員打開記事簿,講述了大致的經過。原來,昨日下午清點商品時,發現將一個空心的貨樣賣給了一位顧客,此事非同小可,總經理馬上召集有關人員商議。當時隻有兩條線索可循,即顧客的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張美國快遞公司的名片。據此百貨公司展開了一場無異於大海撈針的行動。打了32次緊急電話,向東京的各大賓館查詢,沒有結果。於是,打電話到美國快遞公司的總部,深夜接到回電,得知顧客在美國父母的電話號碼,接著,打電話到美國,得到顧客在東京的婆家的電話號碼,終於找到了顧客的落腳地。這期間共打了35個緊急電話。職員說完,總經理將一台完好的唱機外加唱片一張、蛋糕一盒奉上,並再次表示歉意後離去。吉埃絲的感動之情可想而知,她立即重寫了新聞稿,題目就是“35個緊急電話”。
當一個人以虔誠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和工作時,他能夠感受到:承擔、履行責任是天賦的職責和使命。任何一項事業的背後,必然存在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使得人勇於承擔責任。家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家庭充滿愛;社會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能夠讓社會快速、穩健地發展;企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企業更有凝聚力、戰鬥力和競爭力。做人也是如此,不要怕擔責任,切記推諉責任對別人和自己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