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韓非子·有度》

在我國春秋時期,晉文公是一個獎罰分明的人,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和敬仰。在晉國攻占曹國時,為了報答曹國人僖負羈過去對晉國的幫助,晉文公當眾宣布:“任何人均不得傷害僖負羈及其家人,違者一律問斬。”滿朝文武都知道晉文公一貫紀律嚴明,誰也不敢侵犯僖負羈全家的一分一毫。

晉國有兩員上將,分別是魏葷和顛頡。他們在伐曹一戰中立下了大功,深得晉文公賞識,晉文公已給他們加官封賞。但這兩個人非常妒忌僖負羈,仗著自己勞苦功高,便在深夜爬上僖負羈宅院的屋頂,準備殺死僖負羈。由於房瓦年久失修,突然坍塌了下來,魏葷和顛頡掉到了地上。翌日,晉文公得到了消息,厲聲叱責魏葷和顛頡身為大將,竟敢帶頭違背君主的號令,便下令將二人斬首示眾。

文官趙衰覺得不妥,奉勸晉文公說:“魏犖和顛頡二人在戰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他們驍勇善戰,以後還能繼續為國家建功立業。如果僅僅因為這件事就處死他們,實在是太可惜了。”晉文公說:“功歸功,過歸過,賞罰務必分明。”趙衰不甘心,又問:“眼下正是大敵當前之際,也正是用人之際啊,請三思!”

為了從大局著想,晉文公聽取了趙衰的勸告,下令革去魏葷和顛頡的軍職,但仍讓他們指揮軍隊,給他們戴罪立功的機會。從此,所有人都知道晉文公的嚴明了,誰也不敢擅自胡來了。晉文公賞罰分明、不徇私情,大家都為之欽佩不已。

好的紀律可以保證好的業績,而為政者自身也必須做到公正嚴明,才能威令天下、統攝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