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很奇怪,剛才奔跑的時候,一點兒都不覺得行囊很重!”
目標不夠明確堅定的人,常常會產生心理的疲憊,嫌遠、嫌難、嫌重是必然的;如果有危機感,覺得非堅持下去不可,就會覺得什麼擔子都不重,什麼事都不難了。
很多時候,橫在我們前進途中的主要障礙,不是我們能力不足,而是我們的信念不夠。
堅持己見
“師父,我想練練拳術。可師兄認為我應該練棍術,而師弟建議我練劍術。您看我到底該練些什麼呢?”小徒弟問方證大師。方證大師笑了笑,沒有回答徒弟的問題,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在某個村莊,住著一個農夫,農夫有一匹毛驢。有一天,他把土豆裝在驢背上去集市上賣。賣完之後,他高高興興牽著毛驢回家,嘴裏還哼著小曲呢。路上碰見一個人,那人說:“哎呀!真笨,有驢不騎,偏要費勁地走路。”農夫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便騎著毛驢回家,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碰見一個人,那人說:“真不像話,毛驢每天為你辛苦幹活。你竟然還要騎著它,讓它得不到休息。”農夫一拍腦袋說:“是呀,我真沒良心。”他跳下驢來,卻不知怎麼辦好,不騎也不對,騎也不對,怎麼辦呀?他隻好扛著毛驢回家。路上的人都笑道:“瞧,那個大傻瓜。”農夫一氣之下,把毛驢扔下懸崖。看見的人都說:“真殘忍,好端端毀了一頭毛驢。”農夫氣得哇哇叫:“我死了,總不會有人說什麼了吧?”他一頭跳下懸崖。可是仍舊有人說道:“這家夥真是不可救藥,連懸崖都敢跳。”
最後,方證大師對徒弟說:“這個故事怎麼樣,很荒唐吧!可是,如果一個人不會自己思考、不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就會成為這樣的‘農夫’。永遠依賴別人意見的結果,就像把生命扔下懸崖似的不負責任。絕不能把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交給別人,要有自己的主見!”
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來決定。在生活中,堅持自己的主見是非常必要的,千萬不要被別人的評論牽著鼻子走。
人生沒有障礙
夏季的一個傍晚,天色很好。海澄大師到寺外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見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婦女,那孩子正用一隻做得很粗糙的彈弓打一隻立在地上、離他有七八米遠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時能把彈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海澄大師便站在他身後不遠處,看他打那瓶子,因為他還從沒有見過打彈弓這麼差的孩子。
那位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輕輕遞到孩子手中,安詳地微笑著。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裏,打出去,然後再接過一顆。
從那婦女的眼神中可以猜出,她是那孩子的母親。那孩子很認真,屏住氣,瞄很久,才打出一彈。但海澄大師站在旁邊都可以看出,他這一彈一定打不中,可是他還在不停地打。
海澄大師走上前去,對那母親說:“讓我教他怎樣打好嗎?”
男孩停住了,但還是看著瓶子的方向。他母親對海澄大師笑了一笑:“謝謝師父,不用了!”她頓了一下,望著那孩子,輕輕地說:“他看不見。”
海澄大師怔住了。半晌,才喃喃地說:“噢……施主,對不起!但他為什麼要這麼玩?”“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呃……”海澄大師說,“可是他……怎麼能打中呢?”“我告訴他,總會打中的。”母親平靜地說,“關鍵是他做了沒有。”
海澄大師沉默了。
過了很久,那男孩的頻率逐漸慢了下來,他已經累了。他母親並沒有說什麼,還是很安詳地撿著石子兒,微笑著,隻是遞的節奏也慢了下來。海澄大師慢慢發現,這孩子打得很有規律。他打一彈,向一邊移一點,打一彈,再轉點,然後再慢慢移回來。他隻知道大致方向啊!
過了很久,夜色籠罩下來,海澄大師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輪廓了,便轉身向回寺廟的方向走去。
走出不遠,海澄大師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聲清脆的瓶子碎裂聲。
在恒心和愛的支持下,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不能逾越的障礙!
先摒棄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