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曲江河水(1 / 2)

嵇康的這些話,還真是給這些古人好一番反省。

半晌,呂安才消化完嵇康的一番言論,“剛才叔夜的那番話真的是出自子期之口?”他還是有些不信,這個看起來跟王戎一般大小的黃毛小子真的能有這般高遠的見識?

“自是真的,嗣宗、巨源都可為證,巨源還留有子期的原稿。”

想來嵇康也不會說謊,看來這小子還有些本事!呂安心裏已有幾分認可了清弦,隻是麵子上還有些過不去,酸溜溜的說了一句:“子期還真是年少有為啊!”

哼!還不肯放下自己那破麵子,看我不徹底“碾壓”你!“那是自然,子期可不光是見識卓越,還寫得一手好字,對音律的造詣也不低。”嵇康傲嬌的說。嵇康同學,你這一臉榮辱與共的神情,是把清弦已當做自家的了麼?

“哦,子期還通音律?不知道子期擅長哪種樂器?”呂安隨口一問,音樂嘛,被嵇康的琴音洗禮後,還有哪種聲音能讓他側耳?不得不說,呂安真是嵇康的頭號粉絲啊!

“自然是和我一樣擅長琴,不過比我厲害的是子期還會篳篥!”又是嵇康搶答。

“篳篥?你說什麼?子期會篳篥?”呂安高呼。嵇康在一旁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樣,就知道這是你的死穴!阮籍也忍俊不禁,嵇康可真會找點,不過清弦居然會篳篥還真是出乎他的意料啊。看著清弦的目光越發深邃,這小小的身子裏到底裝了多少驚人的才華呢?

“我隻是略懂而已……”這次清弦並非謙虛,的確是略懂,隻是兩眼放光的呂安似乎並沒有聽進去這句話。

篳篥,又稱悲篥、笳管、頭管、管子,在漢魏時代由西域龜茲傳入內地,至唐代已盛行中原,並成為唐代宮廷十部樂中的主要樂器。像《勒部羝曲》、《離別難》、《雨霖鈴》、《道調子》等都是唐代著名的篳篥曲。

清弦對篳篥有所了解完全是受《雨霖鈴》這首由唐玄宗李隆基譜寫的愛情悲歌影響的,這是清弦極其喜歡的一首曲子,縱觀古今中外這麼多樂器,清弦始終覺得隻有篳篥最能表現其中的纏綿悱惻,於是為了這首曲子專門去學了這種樂器,但並未下太多功夫。再有現代的篳篥經過改造多是用竹子製作,在魏晉這個篳篥還未盛行的時代,製作篳篥用的還是羊骨、羊角、牛骨之類的吧?對此,清弦還真不敢保證自己能吹響。

“子期何不給大家演奏一曲?”這個嵇康,記性怎麼那麼好?當時隻是隨口跟他提過一句,怎麼就記得那麼牢了呢?萬一自己隻是亂說的那豈不是丟人了,也不先驗證一下。

“可是現在也沒有篳篥啊。”清弦還是期待能逃過一劫,篳篥在這個時代並不流行,嵇康家也不太可能有吧?

事實證明清弦想得太簡單了,嵇康之所以會提出清弦會篳篥,正是想讓呂安對清弦完完全全的臣服,又怎麼會讓清弦沒有表演的機會呢?隻見呂安捧出一個紅漆木盒,小心翼翼的打開,裏麵裝的正是一支上乘的羊骨篳篥。

清弦隻好接過,試了一下音,咦,真是驚喜,沒想到這羊骨製成的篳篥,音色更顯純正自然。看來後人舍棄羊骨不用應該是製作難度太大,而不是音質不好。

清弦有點喜愛的把玩著這支篳篥,一旁看清弦真的能吹響的呂安已經急不可耐了,態度來了個大轉變。“子期快為我們吹奏一曲吧!”

清弦略微沉思了一下,吹哪首曲子好呢?《雨霖鈴》是自己最拿手的,但肯定不行,畢竟這是唐宋名曲,那來什麼呢,《綠水謠》還是《江河水》?這也是清弦比較拿手的曲子。

閉目凝神,醞釀了一下情緒,清弦在呂安躁動的期待中吹奏起來。她選擇的是《江河水》這首東北民間曲子。

嗚咽哀婉的低音起調,像女子深夜的低泣,伴隨著江水東流;欲揚又止、波浪起伏、似斷非斷的中調,像那命運悲慘的女子起伏不定的身世,過往的甜蜜,此刻的淒涼,兩種截然相反的感受糅合在一起,反反複複;忽然而起的高音,是女子痛極之後對命運、對江水、對蒼天的控訴;最後慢慢遠去的尾音,是女子無奈的歎息……

一曲之後,第一個給予清弦肯定的人是呂安,他徹底被清弦征服,誠心實意的向清弦請教:“真是一首催人淚下的曲子,子期可否告知此曲的名字由來?”

清弦也不藏著掖著,“此曲叫《江河水》,講訴的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丈夫因服勞役客死他鄉,妻子知道後對著江水哭訴的故事……”

“子期”呂安的神色忽然變得嚴肅起來,“請受呂安一禮!”說著恭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