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白須羊(1 / 2)

劉宣奮力高呼,聲音急切響亮,帶著幾分哀鳴之聲,在嘈雜的破廟裏也傳得很遠。

下山虎斜眼看了看劉宣,尤其是盯著劉宣的光頭看了看,開口說道:“看你白白胖胖,手腳沒有老繭,想必是出自富貴人家,頭上沒有頭發,莫非是出家的和尚。”

聽到下山虎這句話,劉宣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

“下山虎開口接話,就說明他對自己有些興趣,自己的小命就有了一絲保障,最怕的是下山虎一言不發,就將自己宰殺吃肉,那就無可奈何了,雖然剛剛逃離苦海,又進入了狼窩,總也能撿了一條性命,最差也能多活一時半刻。”

劉宣心中轉了幾圈,開口說道:“頭領大王,小的榆林人士,本是商賈之家,家中也有些餘財,曾經讀了幾年書,奈何被鎮守太監逼迫,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小人本打算到富平縣投靠親友,沒想到餘財被饑民搶掠,隻好遁入空門,出家為僧,還沒有剃度,又遭了一回搶劫,就連身上的衣服,也被剝的幹幹淨淨。”

下山虎聽到這裏,見劉宣的經曆如此曲折,不免哈哈大笑了幾聲,開口說道:“如今這個世道,到處都是饑民,何處沒有貪官汙吏,天下沒有一處淨土,你雖然連遭三次搶掠,也不足為奇。”

下山虎見劉宣的話雖然離奇,但是沒有破綻,心中就有幾分信服,況且劉宣的口音也與自己有八九分接近,心中更信了七八成。

下山虎行事向來有些底線,不到危急關頭,從不肯加害人命,再加上他出身榆林,距離這裏也就三四百裏,也顧惜一些鄉土之情,況且他心中也反感吃人,正打算借著這個借口,將劉宣放開。

隻見那位長著花白長須的老人開口說道:“頭領哥哥,如今這世道,隻有你死我活,那裏還能顧忌同鄉之情。”

“我們如果不能飽食,就沒有力氣去董家堡,破不開董家堡,大家都沒有活路,隻好餓死荒野,更可況這小子來曆不明,未必不是官府派來的探子。”

劉宣見這家夥喋喋不休,一定要將自己薄皮抽筋,煮熟食用,心中憤恨不已,盡管他知道這些饑民終日挨餓,常年累月不能吃飽,不到萬不得已之時,誰也不想吞食同類。

盡管劉宣也非常同情這些挨餓的饑民,但是劉宣卻不能對他們有半分軟弱,因為自己想要活著,就需要他們繼續饑餓下去。

劉宣見下山虎臉上有些猶豫,心中頓時大急,開口叫道:“大王明鑒,小人絕不是官軍密探,為了聊表心意,願意交納投名狀,為大王效力。”⑴

古代綠林山賊入夥,除了知根知底之人外,外人想要入夥,都需要交納投名狀,所謂投名狀,就是交納一份契約,表示自願入夥,除了接受招安外,就隻能淪為強盜。

一些強大的盜匪,為了表示不受招安,決心與官軍為敵,所立的規矩更是殘酷,他們的投名狀就是下山斬殺一位山寨的仇人,將頭帶來,仿佛梁山好漢一般。

描寫梁山好漢的《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還做過張士誠的謀士,書中所描寫的市井人物也與明初相似,現在雖然已經到了明末,市風大變,但是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白須老人見下山虎心中猶豫,也不願多生枝節,居然搶過同伴的一柄腰刀,向劉宣走來,顯然打算將劉宣斬殺。

劉宣見情況已經危機萬分,情急之下隻好開口說道:“頭領大王,小人身強體壯,哪怕是成為盜賊,也遠遠好過他們幾人,求大王饒一條小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宣之所以這樣說,也是有原因的,經過劉宣仔細觀察,從口音,穿戴,分食高粱餅子來看,下山虎這夥盜匪應該是分成兩夥人。

其中一夥應該是下山虎的親信,他們穿戴整齊,身體比較強壯,身上佩戴的兵器也比較精良,從下山虎談話中看,應該是下山虎從官軍中帶出來的逃兵。

剩下的七八位饑民麵黃肌瘦,雙眼放出一道道綠光,從口音來看,應該是附近的百姓,因為沒有糧食,隻好淪為強盜,這一夥人,幾乎沒有一件完好的衣服,手中隻有一柄半新不舊的腰刀,最想要將劉宣斬殺食用的也是這一夥饑民。

聽了劉宣的講話,白須老人加快了腳步,向劉宣走來,一定要將劉宣殺死吃肉。

就在白須老人距離劉宣不到五步之時,下山虎一揮雙手,開口說道:“且慢動手。”

白須老人充耳不聞,假裝沒有聽見,顯然想要造成事實,逼下山虎同意。

下山虎眉頭一皺,眼中閃過一絲厭惡,迅速將身上的弓箭摘下,隨手射出一箭,這一箭異常精準,直接射在白須老人的腳邊三寸之處。

白須老人心中一寒,知道下山虎動了真怒,再也不敢多做主張,隻好站在原地,不敢隨意行動。

下山虎哈哈大笑了幾聲,開口說道:“如今這世道,饑民遍地,商旅絕跡,連強盜都沒有飯吃,投名狀也沒有半分用處,你既然決定入夥為匪,我就做主招你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