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虎帶領的這支軍隊,由他親自訓練而成,他完全依照戚繼光兵書《練兵實記》的練兵方法,總共練成一個千總,兩個司,五個局,共六百五十人,再加上一個旗的斥候,不到七百人。
明朝中後期的大軍事家戚繼光繼承中國古典的什伍製,創立了名震天下的戚家軍,其編製為五人為伍,兩伍一隊,外加火兵一人,隊長一人,共十二人。
隊也是戚家軍中最小的戰術編製,通常組成鴛鴦陣,能夠獨立作戰,四隊一哨,外加哨長一人,共四十九人。
一般來說,三到四個哨組成一個局,三個局組成一個司,兩個司一部,三部為一營,如果顧世虎這隻隊伍能夠足額,應該能編一部九百餘人,但是顧世虎軍中缺額很多,隻能編了一個滿員司,共七百餘人。
顧世虎軍中騎兵很少,除了自己的五十個家丁外,隻編了一個小旗三十七人,這些騎兵全部受過較好的訓練,大部分時間能夠收到餉銀,在戰爭時用來充當斥候探哨。
至於顧世虎的家丁,全部充當顧世虎的親兵,是軍中最精銳的士兵,這些士兵,朝廷並不發糧餉,全靠顧世虎克扣軍餉搜刮錢糧自己養活。
顧世虎帶上大軍,出了延長縣城,向董家堡急速行軍,麾下的斥候也分散開來,這些斥候兩三人一組,分成十五組,四散而去。
李旭升耳目聰慧,目力過人,遠遠地望見了兩個斥候快速奔來,再也不敢怠慢,決定馬上回去報信,李旭升不緊不慢的調轉馬頭,向後麵退去。
就在李旭升調轉馬頭之時,顧世虎軍中的兩位斥候也發現了李旭升。
兩人發現李旭升騎著好馬,身上帶著兵刃,也以為李旭升是賊寇派來的探子,紛紛勒住戰馬,仔細觀察起來。
兩人見李旭升年紀不大,胯下騎著一匹少見的良馬,身上還沒有披甲,隻以為李旭升是一個乳臭味幹的軟柿子,兩人能當斥候,在官軍中也算勇士,當然不會畏懼一個少年賊寇,兩人騎著戰馬,不緊不慢的跟在李旭升後麵。
李旭升見甩不脫二人,心中頓時起了幾分怒氣,他用力一踢馬腹,戰馬迅速奔行了幾步,繞過了一處山梁。
後麵的兩位斥候見李旭升加速,怕跟丟了敵人,也紛紛快馬加鞭,向李旭升方向疾馳而來。
這兩位斥候到了山梁轉彎之處,騎馬的速度也慢了幾分,心中也稍微有些戒備,但還是決定繼續追下去,因為兩人身上都穿著齊腰甲,並不是十分害怕李旭升手中的獵弓。
明軍中的甲胄種類不少,除了皮甲之外,還有紙甲,鐵甲,而鐵甲中,使用最多的還是齊腰甲,鎖子甲,綿甲,山紋甲,兩人身上穿著鐵甲,自然不會害怕拿著獵弓的李旭升。
兩人剛過山梁,忽然隻見一根羽箭從山腰射來。
原來李旭升轉過山梁,就將戰馬牽上山腰藏起來,自己選了一處險要之地藏好,等斥候快馬追來之時,射出了隱蔽致命的一箭。
一般來說,拉力一石的弓箭射程在百米之內,稍微比鳥銃遠一些,李旭升使用的獵弓雖然也是精工細作,但是受限於材料,拉力隻有七鬥,射程也遠遠比不上軍中所用的弓箭,大約隻有四五十步(70米)左右。
兩位斥候到了險要之地,心中也有些警惕,眼見羽箭射來,紛紛拔出了腰刀,準備遮擋羽箭,這一枚羽箭雖然短小,但是速度一點也不慢,再加上李旭升的箭矢從高處射下,力道也更加強勁。
李旭升距離兩個還斥候不到三十步,更何況從高處射下羽箭,這一支羽箭的力量也十分充足,不亞於拉力一石的強弓勁弩。
羽箭仿佛閃電,直接從一個斥候脖子上穿過,噴出一股一尺多長的血箭。。
這位斥候剛剛拔出了雁翎刀,準備撥開箭矢,但是反應還是慢了半拍,在軍陣之上,哪怕有一絲失誤,就需要用血的代價償還,兩人見李旭升沒有披甲,還是一個剛剛長成的少年,心中存了幾分輕視之意,馬上就付出了代價,死於非命。
另一位斥候心中驚懼,還沒有反應過來,隻見兩枚羽箭先後射來,其中一枚羽箭正中鐵盔,將鐵盔射落在地,另一枚羽箭射中馬韁,將馬韁射成兩段。
活下來的這個斥候心中比較精細,知道遇上了罕見的神射手,有這樣本事的神射手,使用弓箭最少也有七八年,還需要一定的天賦加上刻苦訓練。
這樣的神射手,哪怕在遼東建奴,塞外蒙古等蠻夷軍中,也算是少見的精銳,隻要有這一手箭術,哪怕在最強橫精銳的八旗軍中,也毫無壓力能成為後金白甲兵,
而在整個延長縣守備營中,有這樣的箭術的軍士,也隻有顧世虎的兩三位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