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正月初三晚上,約摸一更天氣,北京城裏已經靜街,顯得特別的陰森和淒涼。
重要的街道口都站著兵丁,盤查偶爾過往的行人。家家戶戶的大門外都貼著春聯,掛著桃符,點著紅色的紙燈籠,歡慶新皇登基後的第二個春節。
在又窄又長的街道和胡同裏,時常有更夫提著小燈籠,敲著破銅鑼或梆子,那緩慢的、無精打采的鑼聲或梆子聲也在風聲裏逐漸遠去。
城頭上非常寂靜,每隔不遠有一盞燈籠,城外有多處火光,天空映成了一片紫色,
從崇禎皇帝登極以來,國事已經非常艱難,還不到兩年時間,年少的天子兩鬢已經伸出了白發。
在過去的一年中,崇禎皇帝毀《三朝要典》,修詔修《熹宗實錄》,自認為辦了幾件大事。
對於天啟皇帝這位荒唐嬉鬧的哥哥,勤政簡樸的崇禎皇帝自然看不上的。他繼位以來廢除閹黨,提拔清流名臣,正要挽回頹勢,振興大明時。去年發生的各種變故,仿佛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知道治理這個疆域遼闊帝國的艱難。
在過去的一年中,薊鎮、寧遠、固原三次大規模鬧餉兵變,這三個軍陣,都在九邊重地,是朝廷最精銳的邊軍。
不僅邊軍叛亂,在贛南,陝北之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贛南義軍更是稱王建國,陝北民軍實力更大,攻破縣城,邊堡的就有王二,王嘉胤,王左掛,王大梁,點燈子,劉宣六股大賊。
在過去的一年中,不僅陝北大旱,顆粒無收,就連朝廷的賦稅重地江南,也遭受了風災。
去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浙江海溢,人畜廬舍漂溺無數,嘉興颶風淫雨,濱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可勝計。
紹興大風,海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山陰、會稽、簫山、上虞、餘姚被溺死者,各以萬計。
在磕磕碰碰中,崇禎皇帝又跌跌撞撞的過了一年
而北京城裏的災民和乞丐,睡在寒冷的的屋簷底下,他們害怕凍死,擠做一堆,在刺骨的寒風中顫抖抱怨。
雖然五城都設有粥廠放賑,但是也是杯水車薪,在這個寒冷嚴酷的冬天,老人、婦孺、兒童也死的最多。
天色已經徹底昏暗,盡管剛剛大年初三,崇禎皇帝就已經上朝批閱奏。,他的臉色在幾盞宮燈下顯得蒼白而憔悴,眼窩也有些發暗。
眼見全國局勢越來越艱難,一天亂似一天,每天送進宮來的各樣文書像雪花一般落上禦案。
因為文書太多,怕的瀏覽不及,漏掉了重要的,他采取了宋朝用過的辦法。叫通政司收到文書時用黃紙把事由寫出,貼在前邊,叫做引黃,再用黃紙把內容摘要寫出,貼在後邊,叫做貼黃。
這樣,他可以先看看引黃和貼黃,不太重要的就不必詳閱全文,如果是緊急軍情密奏和塘報,也能立即翻閱。
崇禎皇帝仔細翻閱著奏折,最擔心的就是陝北的民亂。去年贛南雖然叛亂,為首的奪天王稱王建號,但是很快被江西巡撫洪瞻祖剿滅,反倒是陝北的農民軍,因為裏麵有很多邊軍,實力更加壯大,已經愈演愈烈。
崇禎皇帝拿出三邊總督武之望的奏章,一字一句的認真觀看了一番,見武之望已經鎮壓了固原兵變,很快就能將榆林鎮邊軍調回,崇禎皇帝臉上也帶上了幾分笑意。
除了三邊總督武之望,延綏巡撫嶽和聲,與陝西巡撫胡廷宴的奏報也最讓崇禎皇帝重視。
最近這一段時間,嶽和聲與胡廷宴互相推諉,互相攻喧,讓崇禎皇帝極為不滿。⑴
崇禎皇帝憤怒的將兩撫的奏章扔下,開口罵道:“如今國事如此艱難,陝北流民聲勢浩大,兩撫不思進取,反而相互攻喧,如果不能平息亂民,定斬兩狗。”
崇禎皇帝一向刻薄寡恩,殘忍暴戾,對待臣工,向來不留情麵,從他罵兩個巡撫如狗這一點,就能初露端倪。
整個承乾宮,從宮女到太監們,都提心吊膽,連大氣兒也不敢出。不要說宮女太監,就是皇子皇後,也嚴禁對國事說一句活,這是規矩,也叫做‘祖宗家法’。
“韓李周三位老先生來了沒有”
隨侍在崇禎皇帝身邊的太監答道:“皇爺說今日召見三位先生,他們已經在宮門外候旨。”
崇禎皇帝將案幾上的硯台砸在小太監身上,煩躁的怒罵道:“外麵天寒地凍,三位老先生年紀已大,還不快快通傳,如果三位老先生有什麼好歹,定要你們這些刁奴好看。”
在崇禎二年正月的內閣,首輔為韓爌,李標為次輔,周道登,錢龍錫、劉鴻訓為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