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率兵離開了甘穀驛,不到兩天時間,就到了延安城下。
延安古名膚施縣,算是陝北之地數一數二的大城,以前更是延綏巡撫的駐地,絲毫不讓於大軍雲集的榆林邊城。如今盡管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城中的戶口還是超過了萬戶,人丁超過了五萬餘人。
延安城高三丈三尺,是名副其實的邊塞堅城。正是因為城池堅固,新任延安府參將劉勇才決定堅守延安城,想要挫敗劉宣的兵鋒。
延安城中現在共有兵丁三千餘人,除了張應昌收攏的近兩千職業軍隊外,劉勇另外還募集了上千的家丁。這些家丁,幾乎大部分都是劉勇本家的族人。
劉家人丁眾多,家口繁茂,雖然並不富庶,但是卻是膚施縣第一大戶。劉家發跡很晚,到了劉勇一代,才在榆林鎮混出了名頭,正是因為在朝廷根基不穩,劉家之人才願意從軍打仗,用人命換取功名富貴。
劉勇雖然驍勇,但是仕途卻不算太順,他與延綏鎮副將張應昌交惡多年,一直受到張應昌壓製。直到劉宣大破張應昌之後,劉勇才從新獲得朝廷重用。
麵對氣勢洶洶的劉宣,劉勇隻能從新召集家丁族人,組成了一支上千人的劉家軍。這支劉家軍盡管缺衣少糧,兵甲簡陋,但是因為都是同鄉族人的關係,卻能奮勇死戰,戰鬥力還超過張應昌的嫡係官軍。
劉宣全軍而來,帶著精銳七千餘人,老弱上萬人一股腦湧入延安城下。麵對城池堅固的延安府城,劉宣采取了四麵圍困的戰術,深紮營壘,將延安城團團圍住。
自古以來,守城必守關,城關一失,城池也非常難以守禦。如果困守孤城,麵對攻城的大軍,守城一方也會非常被動。
麵對擁眾上萬人的劉宣,延安參將劉勇也不敢怠慢,他派遣張應昌的親信張芳,在南門城關安營紮寨,抵禦劉宣的大軍。
張芳是張應昌的嫡係親信,與劉勇矛盾向來很深,劉勇也一直不信任張芳的能力人品。所以才會將張芳的本部調去最危險的城外安營。
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劉勇的官職遠比張芳顯赫,況且現在更是情況緊急之時,所以盡管張芳心懷怨恨,但是也隻能遵守劉勇的將令。
因為劉宣四麵圍城的戰術,劉勇也不敢隨便分兵,害怕被劉宣發現漏洞突然襲城。他隻能每一麵城牆分配四百名邊軍,征集城中壯丁協助守城。
至於劉勇嫡係的上千家丁,都被他親自率領,當做守城的拳頭部隊,準備隨時給劉宣一個難忘的教訓。
劉宣逼近延安府已經到了下午,整個一下午,劉宣也沒有打算試探攻城,所部上萬人也一直在建造營寨,看起來想要長期圍困。
劉勇見劉宣防守森嚴,沒有任何空子可鑽,也沒有白費力氣出陣,就這樣讓劉宣有了一處立足之地。
深夜子時,劉宣入睡不久,忽然聽見一陣陣吵雜之聲,他匆匆披上鎧甲,緊急的集合隨身的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