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楊四寶等人渡河之初,劉宣等人就經過了多次討論,決定主力在清水關渡口渡河。
清水關雖然是民間渡口,各方麵條件比不上延水關渡口,但是對岸守軍人數也較少,隻有六百餘人,隻要楊四寶能牽製住會峰寨的守軍,劉宣主力就能快速的渡河。而延水關渡口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軍渡,算是官軍重點把守的要地,守衛渡口的官軍人數眾多,足有一千餘人。以楊四寶他們的兵力,未必能牽製住延水關官軍。
盡管黃河水流湍急,但是楊四寶派來送信的信使都是水性最好之人,他們乘坐著羊皮筏子,順流而下飄過了黃河,雖然也有運氣不好之人死於黃河水中,但是還是有兩個人安全渡過了黃河。
兩名死士過了黃河,多走了十幾裏冤枉路,直到深夜子時才回到了清水關大營,見到了劉宣本人。
清水關大營中,現在駐紮著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第四營、第八營五個步兵營,加上騎兵第二營,炮兵營大部,劉宣隨身的親兵,還有一部分後勤人員,總兵力超過六千五百人。
而延水關留守的兵力,隻有騎兵一營,步兵三營大約三千餘人。此外延水關外麵,還有劉宣麾下所有的中軍老營,如果算上這些老弱婦孺,劉宣留在延水關的人馬足有兩萬餘人。
劉宣收到楊四寶的來信,定下了明日清晨全軍渡河的決心,他沒有再次與楊四寶等人聯絡,他相信大軍渡河之時,楊四寶一定會竭盡全力,牽製對岸渡口的官軍。
第二日太陽剛剛露頭,劉宣全軍吃罷早飯,全軍拔營而出,眾將士整裝待戈。
三通鼓響,眾人紛紛乘坐渡船,在船工的號子聲中,上百艘大小渡船全部開動,朝著黃河對岸劃去。
楊四寶雖然一夜未睡,但是卻仍然神采奕奕,他聽見對岸的號角聲,馬上整隊列陣,朝著渡口旁邊的會峰寨進攻。
會峰寨的守軍昨夜已經發現了楊四寶等人,但是因為天色已晚,才沒有任何行動。
沒想到等第二日天一亮,寨下的賊軍居然裏應外合,配合對麵的流賊一起渡河。會峰寨雖然人數較少,但是寨中的火炮卻一點兒不少,而且這些火炮都是最近三十年鑄造的千斤重炮,這種千斤重炮,發射的彈丸重達十幾斤,隻要一炮打中渡船,幾乎馬上就是船毀人亡的局麵。這種千斤重的重炮,整個會峰寨中足有二十多門,每門重炮負責操炮的士兵,都不下於十人。
會峰寨的官軍見情況緊急,隻好不得不分兵,除了炮手負責裝填發炮外,剩下的士卒全部上陣,嚴密把手山寨寨門,用來應對楊四寶這支精兵。
楊四寶將三百多戰士排成五排,隊列中間的士卒都是訓練已久的火銃兵,兩翼的士卒都是身高體壯的長矛手刀盾兵。最後一排的士卒全部都是張五鬥指揮的神射手。
這一次楊四寶這支渡河部隊,是一支將星雲集的精華部隊。除了楊四寶、劉宗敏兩員猛將外,還包括了全軍精華的哨長張五鬥、趙弘二人,再加上李自成第八營的骨幹哨長劉芳亮,這支不足四百人的軍隊,營一級主官就有三人,哨長一級軍官也有二人。
因為充實了不少軍官指揮,這支小規模的精兵更加如臂指使。他們迅速的列成陣型,朝著會峰寨殺來。與此同時,會峰寨的二十多門重炮也紛紛開火,開始轟擊率軍渡河的劉宣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