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夜戰(1 / 3)

複興曆352年5月13日,天*格佩帝國首都防禦圈外圍城市塔布。

在值星軍官的命令聲中,圍繞在長桌前的一眾帝國軍將校軍官和武裝警察軍官都如彈簧一般站起來。

“諸位,稍息。”

走入會議廳中的將官神態威嚴,他佩戴的帝國軍中僅次於帝國大元帥及三位帝國元帥之下,代表著帝國一級上將軍銜的紫色勳帶意義非凡。

自帝國女皇陛下登基建國,帝國全軍中能夠有資格佩戴這份殊榮的帝國將官僅有四人,且無一不是帝國主力軍團的統帥。但顯然,這一情況已經隨著局勢的變化而改變。

5月11日,帝國中央朝廷以帝國至高無上的女皇陛下的名義發布禦旨:立即撤銷帝國北方女皇領代理總督兼帝國北方派遣軍團司令官格雷斯*赤龍職務,褫奪其帝國陸軍一級上將軍銜及全部勳榮。

自複興曆346年帝國中央組建派遣北方軍團進入北方領土作戰,這位擁兵自重的帝國將軍非但將北方一口鯨吞,更從此脫離了帝國的轄製。雖說其後帝國中央與這位重臣達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和解,但帝國與北方新領土的敵對關係卻已經十分的明確。

然而即使是這樣,在過去帝國中央也沒有公然褫奪這位重臣的職務軍銜,做事留有餘地,或者說是采取了避免激怒這位帶甲數十萬之眾的羽翼豐滿的鎮守將軍的策略。

北方軍團一部在圖坦一線將進犯的武裝警察部隊擊潰的事實,著實令帝國中央為之一驚,但坐觀笑話的人也大有人在。

自建國始,以天堂教團為基礎,合並大陸中部諸中小國家而建立實體的天*格佩帝國因主觀和客觀的多種因素其內部一直有著派糸的明爭暗鬥。為首者就是支配的帝國大權的三位權臣尚書大人。

曾經齊心協力共同建立了帝國的三位權臣,他們分別把握著帝國的一部份實權,即相互爭鬥又相互扶持的維持著帝國總體的運轉。而出現變化的起因卻是在帝國三權臣之二,內務尚書和軍務尚書之間達成了某種協約,其中更有華龍帝國宗族院暗中策動的黑手。

相互製衡的鐵三角一旦崩潰,在政治上陷入孤立的另一位帝國權臣--國務尚書大人則隻能與得到華龍帝國崇武皇帝支持的帝國女皇結為同盟。而在此之前,帝國中的任何一方勢力都認為這個端坐在寶座上年輕女孩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在三名帝國權臣的明爭暗鬥中積蓄人脈和實力,突然間展露出實力的薇安女皇以其帝國君主的身份得到了帝國國教及部份貴族勢力的效忠,從而結合國務尚書一方的勢力,與掌握了大半軍權及帝國內務的軍務、內務兩尚書分庭抗爭。

屬於內務尚書一派的嫡係武力--武裝警察部隊遭受重創的事實,顯然是女皇與國務尚書大人所樂於見到的。即使是與內務尚書大人達成協議的軍務尚書大元帥也投以冷漠的眼光,削弱這位盟友的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元帥閣下的利益。然而,隨著敗退的武裝警察部隊將大片帝國領土丟棄,北方軍勢如破竹甚至直接危脅到帝都安全時,座上觀顯然已經不合時宜。

女皇陛下首先在政治上與內務尚書達成共識,其結果即是在第一次北方戰爭結束六年後,帝國中央方才正式褫奪鎮北將軍格雷斯*赤龍的軍職和勳榮。

同時雙方在軍事上也予以充分重視,在女皇陛下的禦旨下,帝國立即動員新編軍團主力投入到塔布一線與武裝警察部隊進行協防。

因立國之初的種種原因,帝國初期組建的各個主力軍團或多或少都有脫離帝國控製,獨立自主的傾向,其中最甚者自然非北方軍團莫屬。排列第二位的即是軍務尚書一派的嫡係軍團:由大元帥親弟,帝國護西將軍法普*隆瓦比魯一級上將率領的第5集團軍。

有鑒於此,帝國在第一次北方戰爭後以原帝國近衛軍為基幹,在得到華龍帝國的幫助下組建新式軍團,其軍團指揮官更是由華龍籍的高級將官擔任。

出身於華龍白家皇族旁支的白銘中將就任天*格佩帝國第一軍團司令官,領軍出發前,帝國軍務省發文特晉其帝國一級上將軍銜。

為表示信任,帝國女皇陛下更特地下詔賜其柱國將軍封號。

這位出身華龍帝室旁支,曾經長期擔任華龍帝國最為重要軍事學府教授一職的中年將官少了幾分軍人應有的霸氣,多了幾分應屬文人的儒雅。

帝國第一軍團的總體動員還需要時間,帝國朝廷也不會讓這支拱衛帝都格佩的武裝力量傾巢而出。率領軍團本部先一步趕赴塔布一線的一級上將並沒有受到武裝警察部隊高級將官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