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後記(2)(1 / 2)

2005年春節,他上天子山賀龍公園,在賀龍銅像前佇立良久,望著賀老總的高大形象和那匹栩栩如生的戰馬,眼前泛現出賀老總操練千軍萬馬保衛江山社稷的鏡頭,腦子裏突然靈感一閃,寫一篇長賦,塑造賀老總的不朽革命形象。經過長達半年時間精心構思,反複琢磨,字字錘煉,百餘次反複修改,最後終於寫成了一篇1234個字的《雲青岩賦》。雲青,與雲卿,皆為賀龍的別名。賦中將賀老總訓練士兵喊“一二三四”的口令,生靈活現地描繪了出來。其立體的形象感十分生動。作品寄到《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讀後大發感歎,說是多年沒讀到如此寫賀龍的好文章了。稿件見報後,各方麵讚揚聲不絕於耳。賀興桐接著用書法草書該辭賦,世界吉尼斯紀錄也一眼看中,當即給他頒發了用中英文撰寫當今最長詞賦的證牌。

在賀興桐2007年初回故鄉時,還有他的一位兄弟賀興栻也從雲南孟昭趕回故鄉,參加了賀龍元帥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活動。

賀興栻出生於1949年3月,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五,因此又叫賀老五。小時候,賀興栻在重慶巴蜀小學讀過一年書。1957年底,由於其父被捕坐牢,賀興栻隨同母親回到了洪家關生活。此後在洪家關讀完初中,1964年考上一中,讀了一年高中,文革開始就輟學回了家,在生產隊守過牛,當過社員,修過水庫。1971年7月,他隻身跑到重慶找過二叔賀學森,想求他幫忙安排工作。賀學森當時擔任總後駐渝辦事處的軍代表,屬副軍級幹部。賀學森為人原則性強,他告誡侄兒不要亂跑,要成個家,在重慶市沒有工作安排的。賀興栻隻好又返回家鄉。1972年春,因家鄉太窮難以糊口,他又從生產隊跑出去到漢壽安羊公社中合口大隊二隊幹了一年活,幫著插秧割穀,每月的報酬是一百斤穀子,8分工分。一年後,他在一次回家的路上,碰上珠璣塔人熊賢臣,兩人聊得十分投機。其時熊賢臣帶了一幫人在外炒鐵。賀興栻請他幫忙作介紹,帶了幾個人到四川水銀礦勞改場去炒鐵。在此又認識了以往被錯判5年刑後在該場就業的家鄉人賀學慧,經其幫忙,炒鐵搞得很順利。因該廠的機械廢物多,當時打成毛鐵的收購價格是150元一噸,賀興栻等4人每天能炒一噸多鐵,每月收入相當可觀。此後不久,賀興栻又經數人介紹,先後到秀山滬寧柴油機廠和興利柴油機廠炒鐵。在興利廠與貧農出身的農家妹蔡家珍結了婚。1975年初,賀興栻又先後轉至冷水江和湘潭等地炒鐵。此時,農村正開展打擊投機倒把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運動。期間,賀興栻在湘潭彙了一筆5000元的款到赤溪工商所,回來取款時,被工商所告發,派出所以打擊流竄犯名義將其逮捕,關押了一個多月,罪狀是說他非法與蔡家珍同居,偽造公章等。並在津市青魚農場服了三年刑。1978年刑滿釋放後,賀興栻再次到四川等地炒鐵,並當了一個小老板,手下有8個幫工。1985年,賀教之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按照政策享受照顧,賀興栻夫婦同時被安排到了重慶沙壩區糧食局上班。每月拿基本工資35元,加補貼共49元。這點錢相對炒鐵的收入太少,賀興栻此時的積蓄已達十萬多元,他不願意被綁在單位上班,於是87年起就辦了停薪留職手續,開始專心經營滬寧鐵廠。1991年又辦起了重慶天海實業公司,經過十餘年間的經營,成了一個擁資數千萬元的老板。2003年7月,雲南孟臘有商家張學錦、楊文秀等邀其去考察橡膠種植項目,賀興栻隨即去了雲南,不久,正式商定成立了雲南省孟臘縣劍鋒天然橡膠開發有限公司。賀興栻擔任了該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投資的橡膠種植產品前景十分廣闊,其總投資將達8.5億元,其中包括向境外融資的一億美元。該項目的總體規劃是,在老撾北部烏多姆省孟昏、孟邊兩縣及周邊地區建成1700畝橡膠苗圃基地,建成40多萬畝公司與農戶聯合開發種植的膠園,建成日產100噸國際5號膠標準工廠2座。該項目完成後,孟昏、孟邊兩縣以及周邊地區8萬餘人口中,80%以上農戶勞力可直接從中受益,可徹底替代該地罌粟種植,40多萬畝膠園投產後,每年可產幹膠6萬噸以上。年均產值超過14.3億人民幣。當地農民每年為此將增加收入5.8億人民幣,投資公司每年利潤可達2.5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