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我們離生態旅遊還有多遠?(2 / 3)

1999年是國際生態旅遊年,這說明人類已經意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緊迫性了。人類需要

進行一場環境革命,來拯救地球、拯救自己。

 生態旅遊知識

生態旅遊的產生

生態旅遊(eco-tourism)一詞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墨西哥專家HCeba

lloslascurain於1983年首先提出的。生態旅遊最初不僅表征對自然景物的所有觀光旅行,

而且強調觀光對象不應受到損害。

生態旅遊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及文化背景。

人類工業文明的迅速發展在增強了人類認識和開發地球的能力的同時,也嚴重地扭曲了

人類與地球之間的正常關係。一方麵,人類把地球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資來源

以自私的心態近乎瘋狂地索取地球的各種資源;另一方麵,人類的行為遭到了地球的嚴厲報

複:空氣、水質、食品、噪聲以及垃圾等各種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世界範圍內頻繁發生各種

環境公害,人口急劇增加,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不僅使人類的居住環境日益惡化,而且越

來越嚴重地阻礙了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表明,人類傳統的社會發展模式已經走到

了盡頭,並找到新的發展模式。經過反思和探索,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人類在本質上僅僅是

地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之一,人類的生活、生產及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地球的自然環境,

而地球的各種資源和自然環境的承載力都是有限的;地球不僅僅是“人類的地球”,也是生

活在地球上其他動植物的地球,人類和其他動植物是平等的夥伴和朋友關係,而不是奴隸與

奴隸主之間的關係。環境和自然保護的綠色浪潮開始在世界各國興起,人類逐步調整其與地

球之間的關係,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末“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誕生並不斷的發展和深入人心

,並最終成為全球發展的共同指導思想。

旅遊業一度被認為是“無煙工業”、“朝陽產業”而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但是,

由於傳統旅遊業的發展是遵循產業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對旅遊對象采用的是“掠奪式”

開發利用,使得旅遊活動的範圍和程度超過了自然環境的承載力,破壞了旅遊地的生態環境

,造成旅遊資源的旅遊價值降低,阻礙了旅遊業的持續發展。全球綠色浪潮的興起和“可持

續發展”的思想為旅遊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道路,生態旅遊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

,它實際上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和形式之一。

我們認為,生態旅遊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保護性。與傳統旅遊業一樣,生態旅遊也會對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產生負麵影響。

但是,生態旅遊是針對傳統旅遊活動對旅遊資源和環境的負麵影響而提出的,保護性是它區

別於傳統旅遊的最大特點。生態旅遊保護性的實質是要求旅遊者和旅遊業約束自己的行為,

以保護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

2專業性。生態旅遊具有比較高的科學文化內涵,這就要求旅遊設施、旅遊項目、旅

遊路線、旅遊服務的設計和管理均要體現出很強的專業性,以使遊客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回

歸大自然的精神享受和滿足,啟發和提高遊客熱愛和保護大自然的意識,進而自覺地保護旅

遊資源和環境。

3普及性。在我國,生態旅遊的普及性不僅體現在生態旅遊者的普及,也體現在旅遊

資源的普及。生態旅遊是建立在傳統旅遊基礎上的,因此,中國的生態旅遊不應是高消費和

高素質者的特權,隻要以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與自然曆史知識為旅遊目的,並能夠自覺地保

護和珍視旅遊資源和環境,普通的工人、農民、職員、學生等都可成為生態旅遊者。從旅遊

資源上說,西方國家將生態旅遊僅僅定位於自然景觀,而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曆史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