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解憂公主1(1 / 2)

解憂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她的先祖是劉交,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弟弟,因其幫助劉邦打天下立下顯赫功勞,被封為第一代楚王。劉交死後,隻因太子劉僻非早死,因而就由劉交的次子劉郢客承繼了楚王王位;劉戊在其父劉郢客去世之後,把前輩的遺訓拋到腦後,目無尊長,不學無術,生活****。景帝三年春,劉戊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祖父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鬱鬱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將年僅二十的解憂,嫁給烏孫昆莫。

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中記載解憂公主,在細君公主去世後,為了維護漢朝和烏孫的和親聯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烏孫國。她一生經曆了三個丈夫,都是烏孫王,直到年過七十歲時,上書給漢朝皇帝陳述思鄉之苦,請求把自己的遺骨埋葬在故國。甘露三年回到漢朝,天子憐憫她的境遇,在她回來的時候,還親自出城迎接解憂公主的歸來。每逢上朝,解憂公主的禮儀待遇和正宗公主一樣,有三個子孫留在漢朝為她看守陵墓等等。

解憂的家世令人感傷!她的先祖是劉交,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弟弟, 因其幫助劉邦打天下立下顯赫功勞,被封為第一代楚王。劉交博學多才,他兢兢業業,長期恭謹為官;重用賢德的人才,國民安享富足安康。著名的申培公是劉交的同窗學友,楚元王的詩經學著曾經風靡天下。劉交死後,隻因太子劉僻非早死,因而就由劉交的次子劉郢客承繼了楚王王位;呂後時期劉郢客遷職為宗正,掌管皇族的戶籍族譜;漢文帝時期改封為夷王;夷王在位僅四年,也有美好的名望被人稱道擁戴。隻因望子成龍,期望子孫能夠使漢朝的基業發揚光大,劉郢客聘請了天下堪稱泰鬥的名師,召募了許多傑出的人才群集在楚國都城彭城。傳授學業的是兩代楚王十分交好的申培公,他是魯學詩經派的祖師爺;輔佐政事的是三代楚王的老師韋孟,他是舉世聞名的儒學家。楚王府的書香氛圍,可謂得天獨厚;楚王的身邊,大都是君子一類的棟梁之材。

夷王劉郢客的壽命太短;可惱可氣的劉戊,目無尊長;不學無術的劉戊,生活****性情驕狂;父親去世以後,他把前輩的遺訓拋到腦後。申培公受到劉戊的無端侮辱告老還鄉;他在家鄉授業的子弟,後來都成了國家的棟梁;韋孟為此十分寒心,就效仿申公辭去官職;還作詩婉轉地規勸劉戊改邪歸正,屢次向他傾吐肺腑之言。可歎劉戊,不知悔過自新,不信前車之鑒,國家大事荒廢不管;行為放縱為所欲為,整天遊山玩水;他所親近的都不是君子人才,小人因此而得誌猖狂。

劉戊超越國家禮製修建自己的陵墓,規模宏大的可比秦始皇的兵馬俑。因為犯下所謂的私奸罪(皇帝皇後喪期裏親人不得尋歡作樂,此為急於削藩的晁錯強加的莫須有的罪名),險些被晁錯誅殺在京城,漢景帝感到這個罪名難以服人,就下了一道含糊其辭的詔書,削去了楚王直屬的東海、下邳兩個郡,劉戊因而心懷不滿。七國之亂時劉戊夥同楚元王的少子劉藝等人起兵參與吳王造反;最後兵敗如山倒,隻有自殺了斷,可他的罪過卻連累到子孫後代的悲慘命運。反王的後代如同普通老百姓,寄人籬下的日子想要出人頭地是很難的。史官的記載比較簡略,不可能寫那麼詳細,自從劉戊死後,他的家族從此敗落,皇親國戚的居住地沒有他們的一寸地盤,皇族宗籍裏找不到他們的名字,王侯將相都不敢和他們打交道,劉戊的後代如同黃鵠飛天,一去不返,杳無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