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破敵軍(1 / 2)

蒲阪的崇山峻嶺之中,紅雲一身戎裝,站在黃河岸邊的一處山巔之上,正在遙望波濤滾滾的黃河對岸。孫榮、傅斂、韓升、韓變以及孫榮之弟孫謙五將站在她的身旁。自從紅雲領軍離開河西郡之後,李重俊已經趕赴韓城,會和橋楓的大軍去了。紅雲臨行前,依舊留呂信率軍鎮守靖邊,監軍司馬孚為輔,防備秦軍再次偷襲,同時又將河西郡交由將軍向寵防守,國中之事則托付給二殿下李重遇和相國宋鑒等人料理。紅雲安排妥當之後,這才率領孫榮等將官將及二萬精兵,悄悄開進蒲阪的崇山峻嶺之中。

孫榮說道:“回稟世子妃殿下,末將已經探明,黃河對岸並無黑巾軍一兵一卒把守。但此處水流湍急,暗礁叢生,黃河兩岸又都是高山峭壁,如果河麵上沒有橋梁,大軍實在難以逾越。縱然士卒可以泅水過河,但馬匹糧草輜重也難以泅渡,何況二萬大軍如果要從這裏泅水,恐怕也有被河水衝走的危險,即使到了對岸也所剩無幾了。”

紅雲點點頭說道:“孫將軍所慮極是。黑巾軍也真是如此考慮,所以才認為我軍不可能從此過河,因此才在對岸沒有安排軍馬駐守。不過,行軍之道,在於主帥謀略,如果能將不利地形化為有力戰機,也不是不能取勝。當年韓信背水列陣,鄧艾偷渡陰平,都是麵對不利地形,也都是行軍對敵大忌,然而卻能大勝敵軍,也就是這個道理。本宮早有計謀,保管大軍能平安渡過黃河。”

孫榮等眾將都不言語了,大家都知道麵前的這位世子妃足智多謀,稱得上是當世奇才。她連三十萬戎狄大軍都能輕鬆擊敗,何況如今麵前的這條黃河呢?這時,一名校尉跑過來稟告說道:“回稟世子妃殿下,兩千根原木已經砍伐完畢,一千個用樹藤編織的藤簍也已經紮完,一千個實木園礅和巨石也已經做完。另外,各種繩索鐵鏈也都準備就緒。”

傅斂問道:“殿下,您讓準備這些東西,有何用處?”

紅雲微微一笑,說道:“我要用這些東西過河。”眾將聽了,都暗自不信,心想這裏水流如此之急,即便石頭扔入河中,也會被衝走,而況這些木頭呢。紅雲看出了大家的疑慮,於是說道:“你們放心,用不了多時,我們就會站在對麵的河岸之上了。”

紅雲接著轉身問韓升道:“本宮讓你挑選的一千名精通水性的士兵怎麼樣了?”

韓升躬身答道:“回稟世子妃殿下,一千名水軍已經整裝待發,就等殿下下令了。”

紅雲點頭,眼中閃動堅毅的目光,大聲說道:“好,如今萬事俱備,各將按本宮號令行事。”眾人轟然答應。紅雲於是先安排韓升將一千水軍腰中各係繩索,下墜大石,然後依次下水。先將大石置於水下,然後固定在腰中,這樣就不能被河水衝走。以此這樣梯次前行,人人又用繩索相連,不多時便在河中排起了一道人牆。紅雲又讓韓變指揮,命人將實木園礅用藤簍罩住,然後在藤簍上密接鐵鎖,下麵也墜了大石,按照人牆方位依次置於河中。藤簍彼此相連,竟然在河麵上形成了一條藤簍通道。紅雲又命人照此又做了一條藤簍通道,然後便安排士卒在兩條藤簍通道上順序鋪上圓木,並用鐵鎖固定。不消片刻,便在黃河水麵上形成一座浮橋。那一千水軍依舊在水中托扶浮橋,以防止搖晃。

紅雲見浮橋已成,於是大聲對眾將說道:“本宮用木墩為橋拱、用大石做錨、用圓木做橋麵、用藤簍做固定,足以使大軍通過。眾將隨本宮過河。”於是當先走上浮橋。

眾人一見,連忙跟著也走上浮橋,但覺得雖然橋下水流湍急,但橋麵卻穩穩如平地一般,不由得都深深佩服紅雲之才智。人人心中折服不已。

紅雲在眾將保護下,安然渡過黃河,於是又下令按此模樣又建了三座浮橋。於是四座浮橋便在黃河水麵上形成。紅雲這才下令大軍過河。由於有了浮橋,不但士卒,就連馬匹、輜重也都平安通過了黃河。紅雲見大軍已經過了黃河,於是下令急行軍,連夜直奔忻口關而來。

再說忻口關上絲毫沒有任何防備,黑巾軍從守將到士卒,誰都沒有想到晉軍能從蒲阪渡過黃河,因此日日歡歌,極為鬆懈。直到晉軍如入無人之境般殺入關內,這才如夢方醒,但已經為時已晚。忻口關守將馬曲倉皇迎敵,早被孫榮一刀斬於馬下,副將盧玉趁亂逃跑,卻被傅斂一箭射傷,落馬後被晉軍俘虜。關內黑巾軍大敗,四散而逃。晉軍於是占領忻口關。紅雲於是下令出榜安民。

眾軍綁來盧玉,紅雲一見,連忙起身,親解綁繩,並延請上座,還叫軍醫來給盧玉治病。盧玉感念紅雲真誠,於是跪拜歸降。紅雲大喜,又脫下自己的戰袍披在盧玉身上,並執其手與眾將一一引薦。盧玉見晉國世子妃如此對待自己,心中折服,於是發誓從此效忠晉國,並招降黑巾軍殘部數千人投降晉軍。紅雲一一安撫,於是忻口關軍民都降,關內平定。盧玉自幼精通水性,於是備言天下江河之事。紅雲聽了,更是歡喜,於是待之甚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