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晉軍將士一見李越身亡,全都悲痛不已,一時群情激奮,就要殺奔秦國,為晉王報仇。橋楓急忙跟呂信商量道:“如今晉王駕崩,國內無主,何況秦國已經有所防備,如果冒然進攻,肯定不會得手,反而損傷士卒。以我之見,還是先扶晉王遺體回去安葬,然後擁立世子繼承晉王大統,先穩定國內局勢,日後再向秦國報仇不遲。”
呂信點頭,於是和橋楓一起安慰了眾軍後,這才帶著李越的遺體,準備回轉河西郡。
橋楓見白武還在呆愣,於是說道:“白將軍,如今你私放晉王、殺了李言,李隆平肯定不能容你。我看秦國你是回不去了,還是跟我去晉國吧。”
白武聽後,慘笑一聲道:“橋將軍的心意我心領了,不過我既然已經選擇了跟隨二殿下,就要生生死死都保他。熟話說,忠臣不事二主,我怎能棄二殿下於不顧而另投他人呢?再說,我也是秦人,又怎能眼睜睜看著家園被毀?我已經決定了,還是回長安去。哪怕二殿下因此要殺我,我也無悔。如果二殿下不殺我的話,我還會和橋將軍在戰場上相逢的,到那時我會為了守土,再與橋將軍一決死戰。即便將來能死於橋將軍之手,也是為秦國和二殿下盡忠了。橋將軍,後會有期。”說完,抱拳拱手,打馬揚鞭,直奔長安而去。橋楓看著白武的背影,心中突然生出惜惜相惺的感覺來,也長歎了一聲,自回河西郡去了。
再說晉國大軍回到河西郡之後,李重俊立刻為晉王李越發喪,並身穿重孝,扶靈柩安葬。紅雲由於身子有孕,無法回來,於是在柏壁關前樹立白幡,身披孝服,遙祭晉王靈魂。晉國軍民聽聞李越身死,都悲痛不已,人人戴孝,家家祭奠。等到七七四十九天守孝喪滿之後,李重俊便在宋鑒、夏傑、韓德、司馬孚、橋楓、呂信等文武百官的擁立下,繼位為新一代晉王。李重俊於是封紅雲為晉王妃,其弟李重遇為安西王,並大赦天下。安西王之妻橋金玲因為以身殉國,諡號為安國夫人,也下令厚葬。其餘百官也皆有封賞。
國內穩定之後,晉王李重俊便在李重遇等人的建議下,要興兵討伐秦國,為父報仇。橋楓勸阻道:“大王新登寶座,應該以愛惜民力為主,不要妄動刀兵。何況如今晉王妃生產在即,大王更應該留在晉國。以末將之見,大王還是應該先迎回晉王妃,待晉王妃腹中胎兒出生之後,再做道理。”李重俊聽後,想想橋楓說的有理,於是便熄了要伐秦的念頭,派橋楓以鎮國大將軍的身份坐鎮晉陽,統領河東軍務,又派侍女車駕隨同橋楓一起前往柏壁關,迎接紅雲回來。
橋楓領命,辭別李重俊之後,立刻趕到柏壁關,來見紅雲。此時的紅雲,身體漸重,大腹凸顯。橋楓說明了來意,紅雲點頭應允回河西郡。橋楓於是精心安排好了侍女車駕一路服侍。他還是覺得不放心,於是又派韓升、韓變二將率兵五百隨行保護。紅雲知道橋楓心意,也就隨他安排去了。橋楓一路上親自護送車隊到達晉陽之後,這才與紅雲分手。二人臨分手時,橋楓又談起白武的事情來,頗多感慨。紅雲與橋楓相處日久,深知橋楓已經有愛惜白武之心,便對橋楓說道:“白武乃是秦國名將,秉性忠直,隻不過投身在李隆平這種小人門下,實在是太委屈他了。橋大哥放心,本宮也有愛才之心,等本宮回到河西郡之後,立刻派人潛入秦國打聽白武消息。如果他有難,本宮一定救他不死,並設法讓他歸晉。”
橋楓聽後大喜,說道:“當年我們在秦國之時,白武一路追殺我們,又對王妃殿下有射金劍劍鞘之恨,我還以為殿下對白武一定恨之入骨呢,誰料想殿下胸襟如此寬廣,竟然答應救他,真令我欽佩。”
紅雲笑道:“昔日管仲對齊桓公有射鉤之仇,齊桓公非但不計較前嫌,反而重用之,於是齊國大治,稱霸春秋,彪炳史冊。白武當時射本宮一箭,也不是他的過錯,而是各為其主。其實本宮早就不記恨他了,相反卻很欽佩他的忠義。如能使白武歸晉,即便讓本宮親自趕赴秦國相迎,本宮也願意。”
橋楓這才放下心來,於是和紅雲道別。紅雲車隊一路向河西郡而去。
紅雲為了腹中的胎兒平安,吩咐車駕一路上小心翼翼,盡量緩行,直到進入河西郡,這才放下心來。李重俊聽說紅雲回來了,親自將她接入王府之中。此時的紅雲已經是大腹便便,行動不便了。李重俊於是派遣侍女精心照料紅雲,有時也常陪伴她左右。這一天,紅雲便跟李重俊提起當年曾經許諾晉地大戶募糧捐銀、異地封官一事,又說如今河東已經歸晉、三年之約也已經期滿,大王應該信守承諾,將河東之地劃出一些富庶城池委派這些大戶為官。李重俊滿口答應,於是找來呂信,讓他負責此事。可那些晉地大戶一見晉王和晉王妃如此信守承諾,心中都萬分感動,再加上韓德的規勸,竟然無一人答應要去為官,都說是願意為國募捐,不計較報酬。呂信萬般規勸,也無濟於事,於是回稟李重俊和紅雲。紅雲聽罷,慨歎了一番後,對李重俊說道:“既然這些大戶不願為官,那麼大王可多多賞賜他們,再贈金匾嘉獎,並命禦史彪炳其功績,讓後代傳揚他們的美德,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