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武一見,連忙也跪倒在地,說道:“王妃殿下和橋將軍大禮,敗將慚愧之至。王妃殿下不念及舊日射劍鞘之仇,反而施大禮於敗將,真是賢明之君啊。白武既然已經受了王妃殿下大禮,折殺之至,愧不言表。願殿下行禮之後,按軍法將敗將治罪,敗將心甘情願。”
紅雲扶起白武說道:“白將軍乃是天下良將,隻因李隆平奸詐狠毒,不堪為將軍之主,才令將軍明珠暗投。如今晉王仁義播於天下,四海歸心,而李隆平倒行逆施,末日將至。紅雲不才,願請將軍歸晉,與我一同輔保晉王。不知白將軍意下如何?”
白武歎道:“二殿下能有今日,也是他咎由自取。如果他能夠與晉國和睦相處,不讓李言殺害晉先王,秦國又怎會有今天?我也素知晉王和晉王妃之仁義,怎奈我既然已經追隨二殿下,又怎能舍棄他而另投新主呢?”
紅雲說道:“白將軍此言差矣。自古道,良臣擇明主而事。李隆平心胸狹窄、奸詐狠毒,實難稱為當代明君,更何況如今他又麵臨孤城,敗亡在即。相反,晉王賢明,天下盡知。白將軍有一身好本領,正是大展身手之時,何苦為了一個區區李隆平而自折性命呢?當年韓信在楚時懷才不遇,歸漢後遂成就一代名將,令後世敬仰。如果他當初如同將軍一般,死守項羽,也不過是楚軍一默默小卒,又怎能施展曠世之才華?如今,晉王和我真心期待將軍歸晉,願將軍效仿淮陰侯之舉,輔佐晉王,保佑社稷,再創盛世,願將軍三思。”說完又拜。
白武連忙扶起紅雲道:“王妃不用再行大禮。白武罪孽深重,死不足惜,蒙王妃不棄,千尊之軀,屢次拜服,如此真誠感召,縱然是鐵石心腸,也被融化。若白武在執迷不悟,真是妄為世人。”隨後,便跪倒在紅雲麵前,施禮道:“王妃和晉王大仁大義,白武無以回報,願今生今世在王妃和晉王帳前聽令,做一軍卒也心願足矣。”說完,恭恭敬敬磕了一個頭。
紅雲大喜,連忙雙手相攙,連聲說道:“白將軍歸晉,我心願足矣。”橋楓等眾將也都非常高興。白武於是陪同紅雲眾人來到藍田縣,叫開城門,舉城降晉。紅雲進城,安撫了百姓之後,便率領人馬回到長安晉軍大營。紅雲自引薦白武與晉王和滿營諸將相見,大家也都皆大歡喜。
第二天,紅雲擂鼓聚將。三遍鼓響過,全營將官到齊。紅雲便說道:“本宮既得白武將軍歸晉,猶似如魚得水。怎奈李隆平如今裹挾長安百姓在城上當盾牌,意圖阻止我軍攻城。本宮念及長安百姓先遭蔡氏之荼毒,後遇李隆平之壓迫,已經萬分苦不堪言,今日如果在折損於長安一戰,那麼本宮將愧對秦國百姓。晉軍既然是仁義之師,豈能殺戮無辜性命,令蒼天所不恥,因此本宮這次準備采取‘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法,兵不血刃奪取長安。”說完,看著白武說道:“這次長安之役,全都有賴於白武將軍了。”
白武聽了,連忙出班躬身施禮道:“郡主千歲差遣,末將願往。”原來白武自歸晉後,這才得知紅雲被禦封為蓉敏郡主一事,所以稱呼自然也改變了。
紅雲說道:“白武將軍不必出戰,隻需寫一封書信,即可大功告成。”
白武和眾將聽了,都愣住了,大家都想不出僅憑一封信就能取下長安。紅雲繼續說道:“如今李隆平強迫百姓當人盾守城,又要火燒全城房屋,令全長安軍民為他陪葬,如此倒行逆施,已經激起民憤,但攝於他的淫威,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本宮素知秦將魏巨、韓晃原來是白武將軍手下部將,又與白將軍交厚,而且也有降晉之心。如果白將軍能夠親自寫一封書信,勸其歸順,然後射入城中,交到魏巨、韓晃之手,那麼二位將軍一定會響應白將軍的。如果本宮能夠得到魏韓二將的幫助,打開城門,那麼我軍就可以順利攻占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