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秘聯舊部(1 / 3)

再說劉嫣自從進入吳王寢宮之後,極力獻媚於吳王李元聰的麵前。那李元聰本來就是毫無城府的酒色之徒,再加上劉嫣極攻心計,事事恭迎,處處逢源,沒過一個月就把李元聰迷惑得神魂顛倒,深陷在劉嫣的溫柔鄉中不能自拔,幾乎到了都離不開她的地步。與此同時,劉嫣又極力拉攏總管李沁,使得李沁也漸漸為劉嫣的馬首是瞻。當然,她為了防止走漏消息,於是便讓李沁嚴密封鎖她來吳王寢宮的事情。李沁自然點頭照辦。劉嫣又大出吳王寢宮的金帛,拉攏雜役庫和寢宮的其他下人奴婢,於是眾人得到她的恩惠,自然也都替她掩飾消息了,因此劉嫣入吳王寢宮一事,外人竟然一無所知。數月之後,劉嫣終於在吳王府中站穩了腳跟之際,眼看著又一年的元宵節就要到了。

按照吳國規定,元宵佳節之日,吳王要大宴群臣,並歌舞助興,以示喜慶。往年每到此時,都是由王妃漪鳳主持,吳王李元聰則以身體有癢為由,被排斥在外。可是今年卻不似以往,漪鳳遠赴洛陽,不在吳國,因此宴會就由相國李禦和大將軍橋寶主持。劉嫣聞聽,心生一計,便極力慫恿李元聰前去主持。李元聰由於多年不見朝臣,對朝政也十分厭倦,本不想去。但劉嫣以“吳國是吳王的天下,大王何須交付外人主持”為由,終於說動李元聰前去。劉嫣又讓李沁遊說其父李禦,隻推說今年吳王要利用元宵節之際,大會群臣,要李禦廣召建鄴所有大小官吏皆來參加。此時的吳國,由於郭威、桓橫等文臣及柳從謙、於詮等武將皆不在建鄴,朝中大臣自然少了許多,李禦於是為了給吳王撐門麵,便應允要廣招那些以前無緣赴會的建鄴城中小官吏也來參加。李沁回去跟劉嫣一說,劉嫣表麵上雖然不動聲色,但內心早已狂喜不已。

原來劉嫣這些年雖然身在雜役庫,但無時無刻不在利用一切時機暗中打聽吳國朝政之事,好為日後複仇做準備。漪鳳總攬吳國朝政初年,大殺楊勇、劉展及其親近之人,並將楊劉二人的門生舊部全部貶黜流放。一直到許多年之後,特別是漪鳳兵敗嶽州之後,由於吳軍將領死傷慘重,各地官吏也急缺,漪鳳才聽從郭威的建議,下詔赦免楊劉一黨之人,複起錄用,但是隻讓他們擔任一些無足輕重、地位卑微的中小官吏,而不得進入朝堂。在這些人之中,就有劉嫣的父親劉展的昔日舊將丁繇。丁繇是武舉出身,早年投靠劉展,並深得劉展賞識,對劉展也是忠心耿耿。後來,丁繇隨劉展率兵平定舟山海賊叛亂,因功官拜鎮海將軍,駐兵舟山,為吳國鎮守海疆。從此丁繇便遠離建鄴,並且因為海陸隔斷,多年來與劉展的聯係日見減少。等到漪鳳獨攬大權之時,丁繇由於是外埠將領,又與劉展多年來不通音訊,這才免去了漪鳳的殺戮。盡管如此,丁繇還是受到牽連,被罷免鎮海將軍一職,流放嶺南。後來丁繇遇赦,便回到建鄴,受將軍於詮舉薦,重新啟用,官拜前軍參將。那劉嫣年少之時,曾經與丁繇見過數麵,也多次聽父親提起他,深知此人對劉展始終忠心不渝,因此早就打定了主意,若要複仇,非得到丁繇的幫助不可。但是丁繇的官職隻是一員參將,入不了朝堂,而橋寶的禁軍對王府防範又非常森嚴,自己又出不去,所以一直與丁繇音訊不上,就更別說見麵了。因此這次元宵節,劉嫣便故意讓李沁勸說李禦廣招建鄴城大小官吏赴會,實際就想借機見丁繇一麵。

轉眼元宵節來臨,吳王王府早已是粉飾一新,並且高掛紅燈,一片喜慶景象。王府大廳之中,百官齊聚,人頭攢動,也是熱鬧非凡。到了掌燈時分,王府彩燈陸續掛起,把王府都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吳王李元聰終於在大批侍女的攙扶簇擁之下來到了大廳之中。

吳王一出現,相國李禦率領文臣,大將軍橋寶率領武將連忙向吳王施禮。李元聰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平身之後,便坐在正中的正座之上。眾人也都落了座。李禦首先說了一番讚美吳王英明神武之類的話,李元聰聽了十分高興,頻頻點頭。一些慣於阿諛奉承的官吏見了,也都以儆效尤,紛紛起身,大說歌功頌德的好話。李元聰更是心花怒放,連聲說賞,一時間朝臣拜謝之聲不絕於耳。李元聰隨後宣布宴會開始,李禦等人紛紛向吳王進酒。與此同時,鼓樂聲也響了起來,一群服飾豔麗的舞姬在廳前獻舞助興。王府大廳一時熱鬧非凡。

卻說劉嫣就一直跟隨在李元聰的身邊。由於她沒有任何身份,所以就以吳王侍女的打扮,服侍陪伴李元聰。她方才借李禦等人的歌功頌德之際,早就在人群之中一眼就認出了丁繇。隻見丁繇的穿著打扮並不顯眼,又坐在角落之中,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劉嫣記得丁繇如今應該是剛進不惑之年,但卻見他兩鬢已經花白,滿臉的風霜,心中便知道他由於駐守海疆,再加上流放嶺南,一定受了不少苦難,心中也暗自嗟歎不已。宴飲開始之後,丁繇竟然始終獨自坐著,也不說一句話,自斟自飲,像是喝著悶酒一般。